
【經】 reserve for unrealized increment in assets
not
come true; implement; realize; carry out; achieve; actualize
bring into effect; carry into effect
【計】 enablement
【化】 make good
【醫】 realization
【經】 realize
assets; capital; substance
【經】 assets; funds; negative debt
add; gain; increase
【機】 super-
price; value
【醫】 adicity; valence; valency; value
【經】 price
prepare; intend; plan; arrange; fix; be ready
【計】 set-up; stand-by
【醫】 preparation
【經】 make down; prepare; provision; reserve
allow; follow; grant; permit; standard; norm
【醫】 eka-
【經】 preparation; quasi
have; prepare
在會計領域,"未實現資産增價準備"這一表述存在概念偏差。更準确的術語應為資産減值準備(Asset Impairment Provision),其核心含義與會計處理邏輯如下:
資産減值準備
指企業對可能發生減值的資産(如存貨、固定資産、商譽等)預先計提的損失準備金。當資産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時,需确認減值損失并計提準備,以反映資産真實價值。
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産減值》(CAS 8)要求,企業需定期評估資産是否存在減值迹象。
"未實現"的誤解辨析
"未實現"通常指尚未通過交易變現的損益(如公允價值變動),但資産減值屬于已發生的價值損失,需即時确認。例如: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含義說明 |
---|---|---|
資産減值準備 | Asset Impairment Provision | 為資産價值減損計提的準備金,直接減少資産賬面價值。 |
資産減值損失 | Impairment Loss | 計提準備金時确認的損益類科目,影響當期利潤。 |
可收回金額 | Recoverable Amount | 資産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後的淨額 vs. 使用價值(未來現金流現值)的較高者。 |
商譽減值 | Goodwill Impairment | 對并購産生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的特殊流程。 |
如資産市價暴跌、技術過時、經濟環境惡化等(CAS 8 §5)。
比較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與使用價值(未來現金流折現)。
若可收回金額 < 賬面價值,差額确認為"資産減值損失",貸記"資産減值準備"科目。
借:資産減值損失
貸:固定資産減值準備
減值準備不可轉回(固定資産適用),折舊按新的賬面價值重新計算。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産減值》(財政部制定)
→ 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官網:http://www.casc.org.cn/
《IAS 36: Impairment of Assets》(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
→ IFRS官網:https://www.ifrs.org/issued-standards/list-of-standards/ias-36-impairment-of-assets/
資産增值通常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如重估價盈餘),而非計提準備。
減值基于已發生的客觀證據(如資産損壞、市場利率上升),非預期未來損失。
注:本文依據中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及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發布的IAS 36撰寫,術語定義與處理規則以官方準則為準。
“未實現資産增價準備準備”是一個會計術語,其英文對應表述為Reserve for Unrealized Increment in Assets。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術語指企業為尚未實際變現的資産增值部分計提的準備金,屬于會計科目中的“準備金”類别。主要用于反映資産市場價值上漲帶來的潛在收益,但因資産未出售或未完成交易,該增值尚未實現。
常見于持有金融資産(如股票、債券)、投資性房地産等公允價值波動較大的資産核算中,用于平滑財務報表波動性。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會計處理案例,建議參考權威會計準則文件(如IFRS或中國會計準則)或咨詢專業會計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