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olomon's seal
decline; fade; wither
【醫】 Piper betle L.
"萎蕤"是漢語中一個兼具植物學與文學意象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植物學定義 "萎蕤"是百合科黃精屬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的别稱。該植物特征為根狀莖圓柱形,葉互生呈橢圓形,花腋生鐘狀,漿果藍黑色。《中國植物志》記載其分布遍及我國南北各省,常生于林下或山野陰坡。英文對應譯為"smooth Solomon's seal"或直接使用拉丁學名。
中醫藥用價值 《中華本草》載明玉竹根莖含有多糖、甾體皂苷等活性成分,具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功效,對應英文術語為"nourish yin and moisten dryness"。在中醫典籍《本草綱目》中,李時珍特别強調其"補中益氣"的調理作用。
古典文學意象 在古漢語語境中,"萎"表枯萎、"蕤"指草木繁盛,二字組合構成矛盾修辭,常見于詩詞描繪草木枯榮交替的意境。如《楚辭·七谏》"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來風",其中"葳蕤"(同"萎蕤"異寫)形容竹葉茂盛下垂之态。英文翻譯多采用"luxuriant but withered"傳達這種辯證美學。
主要參考文獻:
“萎蕤”是一個多義詞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植物名稱
即玉竹(學名:Polygonatum odoratum),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可食用或入藥,葉如竹,花小呈白色帶綠。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嫩葉及根,并可煮淘食茹”,說明其藥用和食用價值。
植物凋謝狀态
指植物因缺水或養分不足而枯萎,如“河樹葉萎蕤”(唐·張說詩句)。後引申為比喻人失去活力或精神萎靡,如“工作壓力大導緻萎蕤不振”。
草木繁茂
古籍中亦用于形容草木茂盛,如《漢武帝内傳》“紫芝萎蕤,紛若填樏”。
矛盾的雙重意象
旗名
古代鹵簿(儀仗)中的一種旗幟。
中藥應用
玉竹的根莖可入藥,如“甘露湯”用于治療眼疾(配方含萎蕤、薄荷等)。
“萎蕤”既可指具體植物(玉竹)及其狀态,亦在文學中承載繁茂與柔弱的雙重意象,甚至用于描述人的精神狀态。如需進一步了解藥用或古籍引用,可查看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