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price duty paid
pay taxes
goods; money
【機】 stitching
price; value
【醫】 adicity; valence; valency; value
【經】 price
完稅貨價(Duty-Paid Value)是國際貿易和海關監管領域的核心概念,指貨物在完成全部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等法定稅費繳納後的最終價值。該術語對應的英文翻譯為"Duty-Paid Value"(DPV),在《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2020)中被定義為包含所有通關費用及稅費的到岸價格。
核心組成要素
應用場景
該概念主要用于海關申報系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第5條規定,進口商須按DPV進行海關申報,作為征收稅費和統計外貿數據的基準。世界海關組織(WCO)《海關估價協定》第15條将其确立為國際貿易通用計價标準。
法律效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63條,虛報完稅貨價将構成走私行為,海關總署官網公示案例顯示2024年查獲的虛假申報案件中有37%涉及DPV數據篡改。
完稅貨價(即完稅價格)是海關在計征關稅時使用的計稅價格,分為進口和出口兩種情況。以下是詳細解釋:
完稅價格是海關對進出口貨物征收關稅的基礎,其核心依據是貨物的成交價格,但需根據運輸、保險等費用調整。
構成要素
進口完稅價格通常以CIF價(到岸價格) 為基礎,包括:
計算公式
出口完稅價格以FOB價(離岸價格) 為基礎,需扣除出口關稅:
$$ 出口完稅價格 = frac{FOB價}{1 + 出口關稅稅率} $$
或
$$ 出口完稅價格 = FOB價 - 已征出口關稅 $$
(來源:)
如需更詳細案例或政策依據,可參考海關總署文件或權威稅務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