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net currency translation differences
外币折算淨差額(Foreign Currency Translation Adjustment)指企業在将境外子公司、分支機構等以外币編制的財務報表折算為記賬本位币(通常為人民币)時,因彙率變動導緻的淨資産折算差異。該差額屬于所有者權益調整項,不計入當期損益,具體體現為:
定義與形成機制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9號——外币折算》(財政部制定),外币報表折算需采用特定彙率方法(如現行彙率法或時态法)。折算過程中,資産、負債項目按資産負債表日即期彙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外按曆史彙率折算,利潤表項目按交易發生日或平均彙率折算。由于不同項目折算彙率不一緻,最終淨資産折算值與直接按期末彙率折算的差額即形成"外币折算淨差額" 。
會計處理與列報
根據國際會計準則《IAS 21——彙率變動的影響》(IASB發布),該差額需在合并資産負債表中作為"其他綜合收益"(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的組成部分,單獨列示于所有者權益項下。例如,人民币持續升值時,境外子公司淨資産折算為人民币金額減少,産生折算損失(借方餘額);反之則形成收益(貸方餘額)。
與彙兌損益的區别
不同于交易性外币業務産生的彙兌損益(計入當期利潤表),外币折算淨差額屬于非交易性權益調整,反映彙率波動對集團整體淨資産的累積影響,不影響當期經營業績。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明确其作為"其他綜合收益"結轉處理,體現會計穩健性原則。
權威參考來源:
https://www.ifrs.org/issued-standards/list-of-standards/ias-21-the-effects-of-changes-in-foreign-exchange-rates/
外币折算淨差額(又稱外币報表折算差額)是指企業在将境外子公司或分支機構的財務報表折算為記賬本位币時,因彙率變動及折算方法差異導緻的資産、負債與所有者權益項目之間的差額。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概念
外币折算淨差額是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由于不同報表項目采用不同彙率折算而形成的彙兌損益。例如:
未實現損益
該差額屬于未實現彙兌損益,僅在合并報表中體現,不直接計入賬簿。
主要采用倒擠法,公式為:
$$
text{外币折算淨差額} = text{資産折算值} - text{負債折算值} - text{所有者權益折算值}
$$
或具體展開為:
$$
= text{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 times text{資産負債表日即期彙率} - left( text{所有者權益期初餘額} + text{調整後淨利潤} times text{平均彙率} right)
$$
示例:
若某子公司淨資産為100萬美元,資産負債表日彙率為6.06,期初所有者權益為500萬人民币,調整後淨利潤為20萬美元(平均彙率6.05),則差額為:
$$
100 times 6.06 - (500 + 20 times 6.05) = 606 - 621 = -15 text{萬人民币}
$$
如需進一步了解折算方法(如現行彙率法)或具體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