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delay
entrust; hold in the palm; plead; set off; sth. serving as a support
【化】 Torr
【醫】 pad; support
delay; engage; extend; postpone; prolong; protract; send for
"托延"的漢英詞典釋義詳解
"托延"是一個漢語動詞,指借故推托、故意拖延時間的行為,強調以借口或理由延緩行動進程。其核心含義包含"推托"與"拖延"兩層動作,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意圖。
整合義:以借口為手段達到拖延目的的行為(to stall by making excuses)。
"托延"指借故拖延,如"托延工期""托延答複"。其行為帶有主觀回避性,常含消極色彩。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14年,第1286頁。
譯為 "procrastinate under a pretext" 或 "stall by finding excuses",強調"借口"與"拖延"的雙重性。
來源: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2010, p. 987. 查看詞條
近義英文表達為 "delay under false pretenses",隱含不誠信的拖延(參考:Cambridge Dictionary, "procrastinate"詞條)。
他托延提交報告,謊稱數據缺失。
He stalled the report submission, falsely claiming missing data.
"拖延"(delay)側重時間推遲,未必有借口;"托延"(stall by pretext)則必然伴隨推托理由。
心理學研究将"托延"歸類為"回避型拖延"(avoidant procrastination),屬于通過借口逃避任務的消極行為模式(Steel, 2007)。
參考文獻來源說明:
“托延”并非标準詞彙,可能是“拖延”的誤寫或口語化表達。以下是綜合解析:
一、核心定義 “拖延”指有意或無意地推遲行動,導緻任務未在預期時間内完成。該行為包含兩種特征:
二、常見誤解辨析
≠單純時間管理問題
指出,拖延常被誤認為時間管理能力差,實則涉及更深層的心理機制,例如缺乏自信或決策焦慮。
≠懶惰表現
拖延者可能處于“想行動但無法啟動”的心理沖突中,與缺乏動力的懶惰有本質區别。
三、領域應用差異 在財經領域(如基金投資),拖延表現為決策延遲,可能導緻錯失投資時機或增加風險;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與個人效率相關。
建議:若需讨論相關行為模式,建議使用規範詞彙“拖延”,以避免語義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