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水酶(Dehydratase)是生物體内催化底物分子脫去水分子的一類水解酶,其英文對應詞在生物化學領域常使用"dehydratase"或"dehydrase"。根據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聯合會(IUBMB)的酶分類系統,脫水酶主要歸屬于EC 4.2.1類,通過消除反應催化β-羟基酸的脫水過程。
該酶的作用機制涉及兩個關鍵步驟:首先通過酸性氨基酸殘基(如谷氨酸)質子化羟基氧原子,隨後堿性氨基酸殘基(如組氨酸)奪取α-氫形成雙鍵,最終釋放水分子。這種催化特性使脫水酶在檸檬酸循環、脂肪酸β-氧化等核心代謝途徑中發揮重要作用。
典型實例包括:
根據BRENDA酶數據庫收錄數據,目前已鑒定超過200種脫水酶亞型,其最適pH值多分布于6.0-8.5區間,最適溫度範圍集中在25-45℃。這類酶的活性常依賴金屬輔因子,如鎂離子在DNA脫水酶中的作用,或鐵硫簇在羟酸脫水酶中的結構支撐功能。
參考文獻:
脫水酶是一類催化化合物脫去水分子并形成雙鍵的酶,屬于酶分類中的EC 4.2.1.-系列。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功能與作用機制
脫水酶通過催化脫水反應(即移除底物中的水分子),促使有機物結構改變,例如在代謝途徑中生成不飽和化合物。這一過程常見于檸檬酸循環、糖代謝等生化反應。
2. 分類與常見類型
根據底物不同,脫水酶可分為多種類型,例如:
3. 術語與翻譯
其英文對應術語包括 dehydratase、dehydrase 或 anhydrase,在醫學和生物化學領域通用。
4. 應用領域
這類酶在工業生物技術中也有應用,例如合成特定有機化合物或研究疾病相關的代謝異常。
如需更深入的生化反應細節,可參考專業文獻或酶數據庫(如BRENDA)。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