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熱法英文解釋翻譯、退熱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antipyresis
分詞翻譯:
退熱的英語翻譯:
allay a fever
【醫】 pyretolysis
法的英語翻譯: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專業解析
退熱法(Tuì rè fǎ)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詳解
一、核心釋義
退熱法(Antipyretic Method)指通過物理或藥物手段降低體溫的醫學方法,對應英文術語為Antipyresis(退熱療法)。其核心目标是緩解發熱(fever)症狀,而非直接治療病因。
二、漢字解析與醫學内涵
- 退(Tuì)
- 釋義:消退、解除,英文對應 reduce 或 alleviate。
- 醫學語境:指體溫從異常升高狀态恢複至正常範圍(36.5–37.5°C)。
- 熱(Rè)
- 釋義:體溫異常升高的病理狀态,英文為 fever 或 pyrexia。
- 醫學内涵:多由感染、炎症等引發下丘腦體溫調定點上移所緻。
三、分類與實施方式
- 物理退熱法(Physical Antipyresis)
- 冷敷/溫水擦浴:通過傳導散熱降低體表溫度,據《牛津醫學英語詞典》,此法適用于中低度發熱(<39°C)。
- 補充水分:預防脫水導緻的體溫調節障礙,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發熱期每日飲水量增加500ml以上。
- 藥物退熱法(Pharmacological Antipyresis)
-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如布洛芬(Ibuprofen),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體溫調定點。
- 對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適用于不耐受NSAIDs者。
四、相關術語擴展
- 退熱藥(Antipyretic Drugs):特指具有退熱作用的藥物,如阿司匹林(Aspirin)。
- 解熱鎮痛藥(Antipyretic Analgesics):兼具退熱與鎮痛功能的藥物類别。
五、權威參考來源
-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熱管理指南》: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4881
- 《牛津醫學英語詞典》(Oxford Medical English Dictionary),第3版,2010年出版。
(注:因部分專業詞典無公開線上鍊接,來源名稱已标注供讀者查閱紙質或機構訂閱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退熱法”指通過物理或藥物手段将異常升高的體溫降至正常範圍的方法,在醫學領域分為中醫和現代醫學兩種體系。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中醫退熱法
-
釜底抽薪法(通腑洩熱法)
使用苦寒通便藥物(如大黃、芒硝)治療高熱伴便秘者,適用于實熱内結證,表現為腹脹、腹痛拒按、舌苔黃糙等。
-
揚湯止沸法(疏散退熱法)
- 發汗退熱:用于表證發熱(如風寒感冒),通過辛溫解表藥(如麻黃、桂枝)促使排汗散熱,但體虛者慎用。
- 升散退熱:針對内郁熱證(如胸膈煩熱、口舌生瘡),在清熱藥中加入薄荷、升麻等疏散藥,遵循“火郁發之”原則。
-
熱者寒之法
用甘寒或苦寒藥物(如石膏、黃連)直接清熱,適用于高熱不惡寒、口渴脈洪等熱盛津傷或熱毒熾盛證。
二、現代醫學退熱法
-
物理降溫
- 冷敷/冰敷:冰袋置于頸部、腋窩等大血管處。
- 溫水擦浴:32-40℃溫水擦拭身體,促進散熱。
- 酒精擦浴:30-50%酒精擦拭大血管區域(需注意過敏風險)。
- 冷鹽水灌腸:適用于兒童高熱。
-
藥物降溫
- 口服藥物: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體溫。
- 栓劑/貼劑:退熱栓或退熱貼局部使用。
三、注意事項
- 適用場景:低熱(37.5-38℃)優先物理降溫,中高熱(≥38.5℃)需結合藥物。
- 禁忌:酒精擦浴不適用于嬰幼兒及皮膚破損者;發汗法慎用于體虛人群。
- 輔助措施:多飲水、保持環境通風,必要時就醫檢查病因。
四、詞義延伸
“退熱”在非醫學語境中可比喻熱情或情緒消退,如“他對項目的熱情逐漸退熱”。
以上内容綜合了中醫辨證施治和現代醫學的實證方法,實際應用需根據具體症狀及醫生指導選擇。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