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measurement range
測定範圍(cèdìng fànwéi)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英文術語“measurement range”或“determination range”,指在特定實驗、檢測或分析條件下,儀器或方法能夠準确測量的物質濃度、物理量或參數的上下限區間。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維度:
定義與技術參數
測定範圍由靈敏度、分辨率和誤差容限共同界定。例如,分光光度計的測定範圍可能标注為“0.1-100 mg/L”,表示低于0.1 mg/L的濃度無法被可靠檢測,而高于100 mg/L則可能超出線性響應區間。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在《分析化學術語标準》(ISO 18115)中強調,測定範圍需通過标準物質校準驗證。
應用領域差異
不同學科對測定範圍的表述存在細微差别。環境監測領域常使用“檢測範圍”(detection range)指代污染物濃度覆蓋區間,如美國環保署(EPA)方法8260B規定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範圍為5-200 μg/L;而工業計量領域則傾向采用“量程”(measuring span)描述設備的最大最小可測值。
标準文件依據
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SAC)在GB/T 27417-2017《合格評定 化學分析方法驗證指南》中明确要求,實驗室需在方法驗證報告中注明測定範圍的實驗依據及擴展不确定度。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的研究指出,測定範圍的擴展需綜合考慮基質效應和幹擾物質的影響。
參考資料
測定範圍是指分析方法或儀器在特定誤差允許範圍内能夠有效測量的物質濃度區間。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基本定義 測定範圍(Determination Range)通常指從方法的測定下限到測定上限之間的濃度範圍。在此範圍内,測量結果的誤差能滿足預定要求(如準确度、精密度标準),确保數據可靠性。
上下限特征
注:具體方法的測定範圍需查閱對應标準文件或儀器說明書,不同檢測場景的誤差允許值可能依據ISO、GB等标準有所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