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world monetary reserves
世界貨币儲備(International Currency Reserves)指各國中央銀行及國際金融機構持有的、用于國際支付與穩定彙率的可自由兌換資産組合。其核心功能包括支撐本國貨币信用、平衡國際收支、應對金融危機等。
從構成來看,美元(USD)目前占比約58%,歐元(EUR)20%,日元(JPY)5.5%,英鎊(GBP)4.8%,人民币(CNY)2.9%(IMF,2023年Q4數據)。這些貨币需符合國際清算銀行(BIS)設定的流動性标準,能在全球外彙市場即時交易。
曆史維度上,布雷頓森林體系(1944年)确立美元與黃金挂鈎的儲備地位。1971年美元脫鈎黃金後,儲備體系轉向以主權信用貨币為主。近年呈現多元化趨勢,2022年全球外彙儲備中非傳統儲備貨币占比達15%,創曆史新高(IMF年報)。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通過特别提款權(SDR)機制強化儲備體系穩定性。當前SDR貨币籃子包含美元(41.73%)、歐元(30.93%)、人民币(10.92%)、日元(8.33%)、英鎊(8.09%)五種貨币,每五年調整一次權重(IMF官網數據)。
世界貨币儲備通常涉及兩個層面的概念:一是作為國際儲備資産的貨币(即“世界儲備貨币”),二是各國持有的國際儲備(包括外彙、黃金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被各國普遍接受并用于國際貿易、投資及外彙市場幹預的貨币。這類貨币需滿足以下條件:
曆史上的主要儲備貨币:
指一國貨币當局持有的用于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彙率等的金融資産總稱,通常包括以下四類: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來源網頁(如、4、6)的詳細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