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actual performance
"實績"作為漢語核心詞彙,其英譯在權威詞典中存在明确界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實際取得的成就",對應英文翻譯為"actual achievements"或"concrete results"。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漢英大詞典(第二版)》進一步區分語境用法,在商務場景建議使用"performance record",而在學術領域則推薦"substantive accomplishments"的譯法。
該詞的語義特征包含三個維度:可驗證性(須有具體數據支撐)、持續性(反映長期積累成果)及可比較性(適用于橫向評估)。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用法詞典》指出,相較于近義詞"成績","實績"更強調經過實踐驗證的客觀成果。
在語用層面,劍橋大學《商務漢語詞典》收錄的典型案例顯示,"實績導向管理"對應英文"result-driven management",常見于跨國企業年度報告。世界銀行發展報告中文版則将"基礎設施建設的實績"譯為"tangible outcomes of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體現其量化評估特性。
詞源考證顯示,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吏部考功法》,現代語義定型可追溯至1956年商務印書館《漢語新詞典》,其曆時演變反映了從行政考核術語到現代管理學術語的語義擴展過程。
“實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í jì,指實際的成績或成果,強調通過實踐取得的真實成效。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實績指實際完成的成績或取得的成果,通常用于評價個人或團體在工作、項目、任務中的具體表現。
用法與場景
近義詞與相關詞
延伸意義
在文學、曆史等語境中,實績也用于強調客觀事實或實際事業,如《續資治通鑒》中批評“緩經營之實績”,指忽視實際成果。
實績的核心是“實際成效”,適用于強調具體成果的語境,如工作考核、項目總結等。需注意其與“業績”在範圍和側重點上的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