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Myriogyne minuta Less
石胡荽(學名:Centipeda minima)是一種菊科石胡荽屬草本植物,在漢英詞典中對應的英文名稱為"Sneezewort"或"Small Centipeda"。該植物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植物學屬性
植株匍匐生長,莖部細長多分枝,葉片楔形具鈍齒,頭狀花序呈扁球形,瘦果圓柱形。主要分布于中國、日本、東南亞等濕潤地區。
藥用價值
在中醫藥典籍《本草綱目》中記載,其幹燥全草入藥稱"鵝不食草",性辛溫,歸肺經,具有祛風散寒、通鼻竅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含蒲公英甾醇等活性成分,常用于治療過敏性鼻炎、感冒鼻塞。
文化應用
廣東地區民間将其嫩莖葉作為調味料,與魚腥草配伍使用,英文烹饪文獻中标注為"Chinese field-mint"。
命名溯源
漢語名稱"石胡荽"源自其生長環境(岩石縫隙)與葉片形态(類似胡荽),英文名"Sneezewort"則與其刺激鼻腔引發噴嚏的特性相關,該命名依據見《東亞植物命名考》。
安全提示
英國皇家植物園數據庫标注其可能引發接觸性皮炎,建議外用避免黏膜接觸。孕婦使用需遵醫囑。
石胡荽(學名:Centipeda minima)是菊科石胡荽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亞洲多國及我國各地,常見于田野、濕地或路邊。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形态
莖纖細多分枝,高5-20厘米,基部匍匐生長,節處易生根。葉片呈楔狀倒披針形,邊緣有鋸齒,無葉柄。頭狀花序扁球形,黃色或淡綠色,常單生于葉腋,花期6-9月。
别名
又稱鵝不食草、通鼻草、鼻炎草、天胡荽等,因氣味辛烈,鵝不喜食而得名。
性味歸經
性溫,味辛,歸肺、肝經。
主要功效
現代研究
含揮發油、黃酮類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過敏及抗癌作用。
全年可采全草,以夏秋花期為佳,主産于浙江、湖北、江蘇等地。野生或人工栽培,需注意區分同科近似植物。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中華藥典》或《本草綱目》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