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se one's mind
失魂落魄(shī hún luò pò)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因極度驚慌、恐懼或悲傷而精神恍惚、心神不甯的狀态。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英詞典的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失魂”指失去魂魄,“落魄”形容精神萎靡不振,合指精神處于極度渙散、無法集中的狀态。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形容心神不定、驚慌失措的樣子”。
引申義
多用于描述人遭受重大打擊(如噩耗、災難)後,情緒崩潰、行為失控的表現。
來源: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漢語成語詞典》強調其“因極度恐懼或悲傷導緻行為失常”的語境。
核心譯法
Distraught(心煩意亂)或driven to distraction(心神不甯),強調精神層面的極度紊亂。
例句:
She was distraught after hearing the news of her father's accident.
(她得知父親出事後失魂落魄。)
情境化表達
經典文學作品
魯迅《祝福》中描寫祥林嫂喪子後的狀态:
“她整日裡隻是瞪着眼睛,失魂落魄的,也不說話。”
來源: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語言學專著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指出,“失魂落魄”常與“像”“如”搭配,強化比喻效果(例:如失魂落魄般行走)。
成語 | 差異點 | 英文對應 |
---|---|---|
魂不守舍 | 側重注意力渙散 | Absent-minded |
六神無主 | 強調慌亂無措 | All at sea |
失魂落魄 | 突出精神崩潰的極端狀态 | Distraught |
參考資料:
“失魂落魄”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形容人因極度驚慌、恐懼或精神受創而導緻心神不甯、舉止失常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人失去魂魄,比喻精神恍惚、驚慌失措的樣子。通常因受到重大打擊、恐懼或突發事件引起,表現為無法集中注意力、行為慌亂。
成語中的“魂”“魄”源自古代對精神與肉體的區分:“魂”指遊離的精神,“魄”指依附形體的本能。傳統文化認為“三魂七魄”構成人的靈性,失去則會導緻行為異常。
“失魂落魄”不僅描述表面的驚慌,更隱含精神層面的失控。其用法跨越元、明、清至現代,反映了漢語成語在曆史演變中的生命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