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contractus re
carry out; fulfil; practise; practice
【醫】 practice
bargaining; bond; contract; covenant; deed; indent; indenture; obligation
pact; stipulation
【經】 agreement; agreements; bargain; compact; contract; deed; indenture
instrument; title deed
實踐契約(Implied-in-Fact Contract)是英美法系中的一種合同形式,指雙方雖未明确書面或口頭約定,但通過行為、交易習慣或情境默認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在漢英法律術語對照中,該概念常譯為“implied-in-fact contract”或“contract implied in fact”,區别于基于法律強制規定的默示契約(implied-in-law contract)。
中國法律體系雖未直接采用該術語,但《民法典》第10條承認習慣作為法源,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發布的《關于審理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5條明确了默示條款的認定标準。這與美國《統一商法典》第2-207條對履約行為構成合同接受的規定形成法理呼應。
實踐合同(也稱為要物合同)是法律術語中與諾成合同相對的概念,指合同成立不僅需要當事人意思表示一緻,還需實際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現實給付。以下是綜合解釋:
諾成合同隻需合意即可成立(如買賣合同),而實踐合同強調“交付”的必要性。例如,保管合同若未交付物品,即使籤署協議也不具備法律效力。
“實踐契約”更準确的法律表述為實踐合同,其核心在于“要物性”。需注意,法律未使用“契約”一詞,實踐中“合同”與“契約”含義相同,但法律文本統一使用“合同”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