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ost mortem; post-mortem
after the event; afterwards
【法】 after the fact; ex post; post factum
analyse; anatomy; dissect
【計】 parsing
事後剖析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對應英文術語"postmortem",指對已完成事件(尤指失敗或意外事件)的回顧性分析與評估,旨在查明原因、總結經驗。該詞具有雙重語義特征:
字面構成
“事後”強調時間節點(事件結束後),“剖析”本義為解剖分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引申為深入拆解研究。
例:事故發生後需進行事後剖析。
專業場景延伸
例:法醫對遺體做事後剖析以确定死因。
例:項目團隊通過事後剖析識别交付延遲的瓶頸。
英文術語 | 使用場景 | 中文對應 |
---|---|---|
postmortem | 通用(醫療/項目/事故分析) | 事後剖析(首選) |
autopsy | 僅限醫學解剖(非比喻義) | 屍檢/屍體解剖 |
retrospective | 強調回顧性總結(中性偏積極) | 回顧分析 |
權威來源佐證:
-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将"postmortem"釋義為“事後剖析;驗屍”,标注其拉丁詞源post mortem(死後)
- 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術語庫定義項目"postmortem"為“項目結束後的經驗總結流程”
語境敏感性
非醫療場景需避免歧義,如技術報告應注明:“對系統故障的事後剖析(非醫學意義)”。
詞性擴展
可作形容詞(例:postmortem report → 事後剖析報告),此時“剖析”為定語成分。
文化差異提示
中文“剖析”不含負面色彩,但英文"postmortem"易關聯死亡意象,商務場景可替換為"lessons learned session"(經驗總結會)以降低敏感度。
語義演變參考:
漢語“剖析”最早見于《漢書·賈誼傳》“剖析毫厘”,原指物理分割;現代引申義受日語解剖學詞彙回流影響(《近代漢語詞彙學》,商務印書館,2018)。
“事後剖析”是由“事後”和“剖析”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兩部分綜合理解:
事後
指事情發生或處理結束之後的時間範疇。例如《薩迦格言》提到“結果已确定時再去分析”即屬于典型的事後行為。
剖析
意為深入分解、系統分析,強調對事物内在邏輯的探究。例如在商業領域,需通過剖析“分解經濟活動各環節”以總結規律。
事後剖析指在事件結束後,通過回顧過程、分解細節、分析因果的方式,總結規律或教訓的行為。例如:
建議結合具體場景辯證使用該方法,例如企業可将事後剖析與事前規劃結合,形成決策閉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