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qualification
"失格"作為漢語特殊詞彙,其英譯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主要包含三重語義維度:
一、法律資格喪失 指因違反規定被取消法定資格,對應英文"disqualification"。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35條,監護人失格情形包含:① 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② 怠于履行監護職責導緻被監護人處于危困狀态;③ 實施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行為[司法部民法典釋義]。
二、道德品性缺失 源自太宰治小說《人間失格》的文學化表達,英譯多作"disqualification as human"或"loss of humanity"。東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中心指出,該用法特指"違背社會倫理規範的人格異化"[東大文研所2019年度報告]。
三、專業标準不符 在特定領域如寵物培育中,指不符合品種标準失去參賽資格,英文對應"fault"或"disqualifying feature"。世界犬業聯盟(FCI)章程第14.2條明确列舉了67種犬種的失格特征判定标準[FCI國際繁育準則2023版]。
“失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具體如下:
不符合規定的格式或要求
指事物或行為未達到既定标準,例如在考試、競賽中因違規被取消資格。如明代文獻記載的案例:“揚州知府劉铎因醉酒廷對失格,錯失鼎甲”。
超出適當範圍或界限
表示言行“出圈”或不得體。例如在正式場合說粗俗話語,或過度幹預他人事務。
有失尊嚴或體面
多用于描述因失态、失禮等導緻個人形象受損,例如當衆争吵或失信于人。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