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neurasthenic syndrome
crack-up; neurasthenic
【醫】 beard's disease; brain fag; defatigatio mentis; nerve-tire; nervosism
nervous exhaustion; nervous prostration; neuradynamia; neurasthenia
neuroasthenia; neurosism; panasthenia
【醫】 complex; symptom complex; symptom grouping; symptom-complex
symptom-group; symptomes complice; syndrome
神經衰弱綜合征(Neuroasthenia Syndrome)是一個源于19世紀末的醫學術語,在漢英詞典中通常指一組以精神易興奮、腦力易疲勞為核心特征的神經功能障礙綜合征。以下從醫學及翻譯角度解析其詳細含義:
注:現代醫學更傾向使用功能性術語如"functional somatic symptoms"或具體診斷(如焦慮障礙、慢性疲勞綜合征),但"神經衰弱"在文化語境中仍有沿用。
根據國際疾病分類(ICD-11)及臨床研究,主要症狀包括:
輕微腦力活動後即感疲憊,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
易煩躁、焦慮,常伴入睡困難、多夢等睡眠問題。
頭痛、肌肉酸痛、消化不良等非特異性軀體不適。
區别于器質性疾病:症狀無明确生理病理基礎,多與長期應激或心理社會因素相關。
美國神經學家Beard(1869)首次提出"neurasthenia",描述工業化社會中的"神經能量耗竭"。
DSM-5及ICD-11已不再将其作為獨立診斷,症狀歸類于:
定義軀體不適障礙症狀标準(代碼6C20)[來源:WHO ICD-11官網]
神經衰弱與中國文化背景下的診斷適應性讨論(2018年修訂版)[來源:中華醫學會期刊數據庫]
焦慮與軀體症狀相關章節(APA Publishing)
在專業交流中推薦使用具體診斷(如"廣泛性焦慮障礙"),非專業語境可保留"神經衰弱"表述,但需注明其現代醫學内涵。翻譯英文文獻時需根據上下文選擇"neuroasthenia"或更精确的對應術語。
注:以上内容綜合國際診斷标準與臨床實踐,避免過度擴大化解釋。
神經衰弱綜合征是一種由慢性軀體疾病或長期精神壓力引發的症狀群,其核心特征為腦力與體力易疲勞、情緒障礙及睡眠問題。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繼發性症狀群
神經衰弱綜合征是某些慢性疾病(如肝炎、内分泌紊亂)或長期心理壓力導緻的類神經衰弱表現。其症狀與原發病密切相關,且隨原發病好轉而減輕或消失。
與神經衰弱的區别
神經衰弱本身是一種獨立的精神障礙診斷(屬于神經症),而神經衰弱綜合征屬于繼發性症狀群。兩者的關鍵區别在于是否存在明确軀體疾病基礎。
腦力與體力疲勞
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白天倦怠、夜間失眠多夢,即使休息也難以緩解。
情緒與軀體反應
包括煩躁、易怒、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以及頭痛、肌肉緊張性疼痛、心慌、胸悶等軀體化症狀。
診斷演變
國際上(如美國)已逐漸棄用“神經衰弱”這一術語,轉而細分為焦慮症、抑郁症等具體疾病,但國内因文化背景仍沿用該表述。
治療原則
以治療原發軀體疾病為主,輔以心理疏導、藥物調節(如抗焦慮藥)及生活方式調整。
若長期存在疲勞、失眠等症狀,建議優先排查甲狀腺功能異常、慢性感染等潛在疾病,而非直接歸因于神經衰弱綜合征。
(以上内容綜合自等權威醫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