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鏽”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含義指金屬表面因氧化作用形成的腐蝕現象,其英語對應詞為“rust”,既可用作名詞也可作動詞。根據權威語言學研究,該詞的語義延伸包含三個維度:
化學氧化過程
金屬(尤其是鐵制品)與空氣中的水分、氧氣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紅褐色氧化層。牛津詞典将其定義為“a reddish-brown substance that forms on iron and steel when they get wet”。此過程涉及電化學腐蝕原理,方程式可表示為:
$$ 4Fe + 3O_2 + 6H_2O → 4Fe(OH)_3 $$
機械功能退化
劍橋詞典強調該詞在工程領域的應用,指機械部件因缺乏保養導緻的性能衰減,例如“the hinges had rusted shut”(鉸鍊因生鏽卡死)。這種非活性鏽蝕會造成金屬結構強度下降,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标準将鏽蝕程度分為四個等級。
人類能力隱喻
柯林斯詞典收錄其比喻用法,描述技能或知識因長期擱置而退化,如“my piano skills have rusted after years of disuse”(多年未練習導緻鋼琴技能生鏽)。神經科學研究顯示,語言能力若超過6個月未使用,大腦相關神經突觸會減弱30%-40%,形成類似金屬鏽蝕的認知退化現象。
“生鏽”是指金屬(尤其是鐵或鋼)在潮濕環境中與氧氣、水發生化學反應,表面逐漸形成氧化物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生鏽是金屬的氧化反應過程,主要涉及鐵與水和氧氣反應生成水合氧化鐵(鐵鏽),化學方程式為: $$ 4text{Fe} + 3text{O}_2 + 6text{H}_2text{O} rightarrow 4text{Fe(OH)}_3 rightarrow 2text{Fe}_2text{O}_3 cdot 3text{H}_2text{O} $$ 鐵鏽呈紅褐色,質地疏松多孔,無法阻止内部金屬繼續腐蝕。
鋁也會氧化生成氧化鋁($text{Al}_2text{O}_3$),但其氧化膜緻密,能阻止進一步腐蝕,因此鋁制品“生鏽”不明顯。
若需了解其他金屬腐蝕特性或具體防鏽技術,可進一步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