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ldew
accrue; crude; rawness; unripe; give birth to; grow; living; procreate
student
【醫】 bio-
mildew; mold; mould
【醫】 mildew; mold; mould
"生黴"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物體(尤其是有機物質)因受潮、溫度適宜等原因而滋生黴菌的現象或狀态。從漢英詞典的角度,其核心含義和對應英文如下:
字面含義
"生"指"産生、滋生","黴"指"黴菌"。合指物體表面或内部因環境潮濕、溫暖而長出黴菌。
英文對應詞: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牛津英漢雙解詞典》
引申含義
可泛指物品因保存不當導緻的變質,或抽象事物(如計劃、關系)因長期擱置而"變質"。
英文對應:
來源:《漢英綜合大詞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黴菌學名詞:
"生黴"對應的微生物學概念為"mold growth"(黴菌生長),緻病性黴菌滋生可稱"fungal contamination"(真菌污染)。
來源:中國微生物學會《微生物學名詞》
食品科學領域:
食物生黴即"food spoilage by molds"(黴菌導緻的食品腐敗),常見于谷物、水果等。
來源:《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GB 4789.15-2016》
漢語例句:
潮濕的梅雨季,面包容易生黴。
英譯:Bread tends to grow moldy during the humid rainy season.
學術語境:
倉儲小麥在濕度>70%時易生黴變質。
英譯:Stored wheat is prone to mold deterioration when humidity exceeds 70%.
來源:期刊《糧食儲藏》2020年第3期
來源:《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語文出版社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線上詞典鍊接,本文來源均采用權威出版物名稱,讀者可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如CNKI、讀秀)查閱原文。
“生黴”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生黴”指物體因潮濕、溫度等不良條件導緻黴菌滋生,從而變質或腐爛的現象。例如食物、衣物等物品存放不當會“生黴”。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2、3)。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