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ububeres
feed
【醫】 feeding
【醫】 nursling; sububeres
child; son
哺乳嬰兒指通過母乳喂養方式為0-12個月新生兒提供營養的行為,該術語包含生理行為與社會文化雙重内涵。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哺乳"特指"用乳汁喂食幼體",對應英文翻譯為"breastfeeding/lactation","嬰兒"在漢英對照中多譯為"infant"或"newborn"。
從醫學角度,世界衛生組織将母乳喂養視為嬰兒最佳營養來源,建議出生後1小時内開始哺乳并持續至2周歲。其營養價值包含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等400餘種活性成分,具有降低嬰兒猝死綜合征發生率的臨床價值。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嬰幼兒喂養指南》強調哺乳頻率應為按需喂養,日均8-12次,乳汁分泌量隨嬰兒月齡增長呈動态調節。
社會文化層面,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據顯示全球6個月内純母乳喂養率約44%,該行為涉及母嬰關系建立、職場哺乳權益保障等社會議題。哺乳期母親每日額外需500千卡熱量攝入,涉及營養學與公共衛生管理範疇。
哺乳嬰兒是指母親通過分泌乳汁喂養新生兒或嬰幼兒的過程,這一行為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和意義:
哺乳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生理行為,人類母親通過乳房分泌乳汁直接喂養嬰兒,通常持續10個月至1年。在漢語中,該詞既指具體的喂奶行為,也泛指對幼體的養育。
營養供給
母乳含有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包括:
免疫保護
初乳中含免疫球蛋白(IgA)、白細胞等成分,可:
哺乳期母親需保證每日300-500kcal額外熱量攝入,重點補充優質蛋白(魚、蛋、奶)和鈣質。特殊情況下(如乙肝、HIV感染或嚴重心髒病)需遵醫囑選擇人工喂養。
如需了解不同喂養方式的對比或具體哺乳技巧,可查看、3、9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