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in-processing test; production test
【化】 plant conditions
【經】 plant conditions
below; descend; down; give birth to; give in; go to; leave off; lower; next
take
【醫】 cata-; hyp-; infra-; kat-; sub-
experiment; test; try; try on; try out; examination; experimentation; trial
trial run
【計】 breadboarding
【醫】 probation; test; tria
【經】 test; trial
生産條件下試驗的漢英詞典釋義與專業解析
"生産條件下試驗"對應的英文翻譯為"testing under production conditions",指在實際生産環境中模拟或直接應用真實操作參數、設備及流程進行的驗證性檢測。該術語具有以下三層核心内涵:
環境真實性
試驗需完全複現生産線實際運行條件,包括溫度、濕度、設備負荷、原材料參數等要素。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SAC)在GB/T 19000-2016《質量管理體系》中将此類試驗定義為"過程确認的必要環節"(條款7.5.2),強調其區别于實驗室理想化測試的特殊性。
驗證目标
主要用于驗證産品設計性能與生産工藝的匹配度,檢測内容包括: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在ISO 9001:2015标準附件A.8.5中明确要求,關鍵工序必須通過生産條件試驗驗證方可正式投産。
依據美國質量學會(ASQ)《質量體系标準指南》,有效試驗需記錄三類參數:
$$
begin{aligned}
&text{過程參數} = {text{溫度},text{壓力},text{流速}}
&text{質量參數} = {text{尺寸公差},text{材料強度}}
&text{系統參數} = {text{設備故障率},text{能源消耗}}
end{aligned}
$$
該術語在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高端裝備領域具有特殊重要性,中國商飛公司在C919客機適航認證中,即通過累計2000小時的生産條件試驗驗證機體結構可靠性(來源:中國民用航空局適航審定司年度報告)。
“生産條件下試驗”指在實際生産環境中進行的試驗活動,目的是驗證技術、工藝或産品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實際生産環境
這類試驗通常在工廠或生産線等真實生産場景中進行,而非實驗室模拟環境。例如,工業性試驗通過生産條件測試新工藝的適用性,為設計提供依據。
階段性定位
生産條件下試驗屬于研發到量産的中間環節,一般在小試(實驗室階段)和中試(模拟生産階段)成功後開展,用于驗證規模化生産的可行性。
驗證性能與可靠性
通過模拟實際使用條件,測試産品/工藝的穩定性、耐用性等指标。例如,農業機械試驗需評估其在複雜環境中的適應性。
優化設計與流程
試驗結果可為改進生産工藝、調整設備參數提供數據支持,從而提高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
降低風險
在大規模投産前發現問題,減少因設計缺陷或工藝不成熟導緻的經濟損失。
生産條件下試驗是連接研發與量産的重要環節,強調實際場景中的技術驗證和風險控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