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shrinkage of production capacity
【經】 capacity; manufacturing capacity; power of production
producing capacity; production capacity; productivity; throughput
shrink; contract; draw back; pinch; constriction; constringency; shrinkage
【化】 shrinkage
【醫】 contract; contraction; systole; Z.; zuckung
【經】 contraction
生産能力收縮(Productive Capacity Contraction)指經濟體或企業在特定周期内實際産出能力低于潛在最大産能的現象。該概念在宏觀經濟分析中常與産能利用率、資源閑置率等指标關聯,反映生産要素配置效率的階段性下降。
從構成要素分析,生産能力收縮通常表現為三個方面:1. 固定資産閑置率上升,例如工廠設備利用率低于行業基準值(國際貨币基金組織2023年報告顯示,全球制造業平均産能利用率為78.2%);2. 勞動力投入規模縮減,包括裁員或工時壓縮;3. 技術轉化效率降低,表現為單位能耗産出比的逆向波動。
這種現象的觸發機制包含需求側沖擊與供給側約束雙重路徑。劍橋大學制造業研究中心指出,當終端消費市場出現持續性需求萎縮時,企業會通過動态庫存調整引發生産規模階梯式收縮。同時,原材料供應中斷、融資環境惡化等供給側擾動,可能造成生産函數中資本-勞動比率的非計劃性重構。
世界銀行2024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特别強調,綠色轉型過程中的産能置換可能引發結構性收縮。例如傳統能源行業在碳減排政策壓力下,需逐步淘汰落後産能,而新能源産能建設存在3-5年的投資時滞,這種轉型間隙期可能造成特定領域的生産能力真空。
度量該現象的常用指标包括:
其中$Y_t$為實際産出,$Y_p$為潛在産出
$I_a$為實際投資額,$I_t$為計劃投資額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制造業調查報告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全美工業産能利用率中位數已降至75.1%,較疫情前基準值下降6.3個百分點,印證了貨币政策緊縮周期對生産能力的壓縮效應。
“生産能力收縮”是一個組合詞,需分别理解“生産能力”和“收縮”的含義,再綜合解釋:
指企業在一定時間内,利用現有設備、技術等資源所能達到的最大産量或處理能力。例如:工廠每月最多可生産1000台設備,這1000台即為其生産能力。主要特點包括:
指規模、數量或範圍的減少,包括:
指企業因内外部因素導緻最大産能下降的現象,常見原因包括:
例如:某汽車廠因芯片短缺,月産量從1萬輛降至6000輛,即發生了生産能力收縮。
企業可通過設備維護、技術升級、供應鍊優化等方式緩解收縮,恢複或提升産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