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exudative diathesis
滲出性素質和滲出性體質是中西醫結合領域描述特定病理傾向的術語。從漢英詞典角度解釋,“滲出性素質”對應英文“exudative diathesis”,“滲出性體質”可譯為“exudative constitution”,兩者均指向機體對炎症或過敏反應的異常液體外滲傾向。
中醫視角
中醫理論中,滲出性體質與“濕熱蘊結”“脾虛濕困”等證型相關,表現為皮膚、黏膜易出現滲液、水腫或分泌物增多。《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将其歸類為“濕熱質”或“特禀質”的亞型,認為這類體質因先天禀賦不足或後天飲食失調,導緻水濕代謝障礙,病理産物積聚于肌表。
西醫解釋
現代醫學将滲出性素質定義為“組織對刺激因子的超敏反應,伴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漿液性滲出”,常見于特應性皮炎、過敏性鼻炎等疾病。美國《免疫學與過敏臨床雜志》指出,此類體質與Th2細胞因子過度表達及緊密連接蛋白缺陷相關,可通過血清IgE檢測和斑貼試驗輔助診斷。
臨床特征
典型表現包括:皮膚劃痕征陽性、黏膜易充血、創傷後滲出時間延長。世界過敏組織(WAO)發布的《特應性疾病診斷标準》強調,此類體質患者需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并建議采用抗組胺藥物與局部屏障修複劑聯合治療。
滲出性素質和滲出性體質是不同領域中的專業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主要用于描述禽類疾病,特指維生素E與硒元素缺乏引發的病變。常見于15-30日齡的雞,表現為皮下水腫(尤其腹部)、肌肉出血,水腫液因血液崩解呈藍紫色。該術語在人類醫學中不適用。
屬于特殊體質類型,常見于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皮膚和黏膜的過敏性或滲出性病變傾向。具體特征包括:
兩者核心區别在于應用領域:滲出性素質專指動物營養缺乏症,而滲出性體質是人類體質學概念,屬于過敏體質的分支。需注意避免概念混淆。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來源,若需完整研究數據可查閱相關醫學文獻或兒科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