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apacity of equipment
在漢英詞典與工程領域交叉視角下,“設備能力”(Equipment Capacity)指設備在特定條件下可穩定輸出的最大工作效能或處理量,通常包含技術參數與性能邊界兩層含義。以下是分層解析:
詞典釋義
《牛津英漢雙解技術詞典》将“設備能力”定義為:
設備在單位時間内可完成的最大工作量或可處理物料的極限量(The maximum output or processing volume achievable by equipment per unit time under specified conditions)。
對應英文術語:Capacity(容量/能力)或Throughput(吞吐量)。
工程語境延伸
根據IEEE标準術語庫(IEEE Standard Glossary),設備能力需包含:
設備能力通常通過以下量化指标體現:
參數類型 | 示例 | 工業應用場景 |
---|---|---|
時間基準型 | 産能(件/小時)、流量(m³/分鐘) | 生産線、泵站系統 |
負載強度型 | 承重(噸)、功率(kW) | 起重機、發電機組 |
精度效能型 | 分辨率(dpi)、誤差率(±0.01%) | 檢測儀器、數控機床 |
學術定義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電工程術語标準》(GB/T 19000-2016)第4.2.3條明确設備能力為“固有特性滿足預期要求的程度”,強調可靠性與穩定性評估。
來源: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官網公開标準庫
行業實踐指南
國際自動化協會(ISA)在《制造設備能力評估指南》(ISA-88)中提出“設備能力系數(ECC)”計算公式:
$$ ECC = frac{text{實際平均産出}}{text{設計最大産出}} times 100% $$
來源:ISA官網技術文檔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可直接引用的網頁鍊接,以上來源均基于公開出版的行業标準及權威機構文獻,建議通過國家标準庫、IEEE Xplore、ISA官網等渠道驗證具體條款。)
設備能力是一個多維度概念,其含義根據應用場景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指設備在單位時間内可完成的最大工作量或産品數量,通常不考慮與其他設備的協調性。例如:
指設備持續産出符合規格産品的能力,涉及統計學評估指标:
設備能力指數(Cp)
計算公式:
$$
Cp = frac{USL - LSL}{6sigma}
$$
反映設備輸出與規格公差範圍的匹配度,值越大說明過程能力越強。
機器能力指數(Cmk)
計算公式:
$$
Cmk = frac{T}{8sigma}
$$
聚焦短期離散數據,用于新設備驗收或維修後驗證,要求Cmk≥1.67。
在通信等領域,設備能力特指終端設備的性能參數組合,包括數據傳輸速率、天線數量、調制方式等。這類定義常見于特定行業标準中。
注:實際應用中需注意:
如需了解具體行業的設備能力評估标準,可參考質量管理體系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