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燒酒(Shāojiǔ)是東亞傳統蒸餾酒的總稱,其英文對應詞為"soju"或"distilled liquor"。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燒酒特指"用蒸餾法制成的酒,酒精含量較高,透明無色"。該詞最早見于元代文獻《飲膳正要》,指通過蒸餾技術提升酒精濃度的酒類。
從生産工藝角度,燒酒以谷物(高粱、大米、小麥)或薯類為原料,經糖化、發酵、蒸餾工序制成。中國白酒(如茅台、五糧液)酒精度多在40-60%vol之間,而韓國燒酒通常為16-25%vol,日本燒酎(焼酎)則分甲類(35%vol以下)和乙類(45%vol以下)兩種制程。
國際酒類分類标準中,燒酒屬于"clear spirits"範疇。世界衛生組織酒類術語庫将其定義為"通過蒸餾發酵原料獲得的透明乙醇溶液,可能經過活性炭過濾或添加甜味劑"。現代食品工業常采用液态發酵法提升生産效率,但傳統固态發酵法仍被高端品牌沿用。
注釋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國際酒類分析協會(IWSA). 蒸餾酒分類指南. 2022版 WHO Global Alcohol Database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 白酒生産技術全書.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21
燒酒是一種透明無色的蒸餾酒,在中國傳統語境中具有多重含義,具體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解析:
燒酒是蒸餾酒的統稱,因酒精含量高(通常40%-60%)、可點燃而得名。各地别稱豐富,如白幹、老白幹、燒刀酒等。需注意現代語境中,"燒酒"可能指代兩類酒:
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白居易《荔枝樓對酒》中"燒酒初開琥珀香"即描述此酒。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明确記載其蒸餾工藝,标志着燒酒釀造技術成熟。
特征 | 傳統燒酒 | 現代白酒 |
---|---|---|
原料 | 高粱/小麥為主 | 糯米/玉米等多谷物混合 |
蒸餾次數 | 1-2次 | 多次蒸餾 |
風味 | 濃香厚實 | 清香細膩 |
飲用場景 | 日常小酌 | 正式宴席 |
(數據綜合自)
除飲用外,還具有:
需注意現代語境中,"燒酒"在不同地區有差異解讀,建議根據具體場景判斷所指酒類。如需了解韓國燒酒等衍生品類,可參考相關國際酒類标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