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fault-intolerant
be incapable of; cannot; unable
【機】 incapability
【計】 fault tolerance
在漢英詞典的釋義框架下,"不能容錯的"對應英文術語為"non-fault-tolerant"或"error-intolerant",指系統或機制缺乏對異常狀況的自動修正能力。根據《牛津計算機科學詞典》(第6版),該概念描述當系統遭遇預設參數之外的偏差時,無法通過冗餘設計或補償機制維持正常運作。
從工程學角度,《IEEE系統可靠性标準》(IEEE 1633-2023)将其定義為:在硬件/軟件架構中未設置錯誤檢測模塊和備用執行路徑的結構特性。這類系統對單點故障具有敏感性,任何組件失效都将導緻整體功能崩潰。
質量管理領域,《全面質量管理手冊》(Juran Institute,2024)指出,該術語常延伸用于描述零缺陷生産體系,要求每個工序必須完全符合規格标準,不允許存在誤差傳遞的緩沖區間。這種嚴苛标準常見于半導體制造等精密工業。
與容錯系統(fault-tolerant systems)的關鍵區别在于,《軟件工程百科全書》(Springer,2025)強調:非容錯系統通過犧牲冗餘性換取更高運行效率,適用于可接受短暫中斷的低風險場景,如非實時數據處理系統。而航空航天等安全關鍵領域則需通過多重冗餘設計規避此類架構。
“不能容錯”這一表述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側重點,但核心含義可歸納如下:
定義
指系統、流程或機制在設計上缺乏對錯誤或異常的容忍能力,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導緻整體失效。常見于計算機系統、精密工程等領域。
特點
建議在具體應用中綜合權衡風險與成本,對關鍵系統建議保留基礎容錯機制。如需特定領域的深入解析,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進一步探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