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台"作為漢語動詞在漢英詞典中具有多重語義層次。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和《新世紀漢英大詞典》的釋義體系,該詞可歸納為三個核心義項:
物理空間移動
指登上舞台、講台等特定空間位置。英語對應"take the stage"或"mount the platform",如演員上台表演(performers taking the stage)、學生上台領獎(students mounting the podium to receive awards)。該用法常見于《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舞台表演語境。
政治權力更疊
喻指掌握政權或擔任重要職務,英語譯為"come to power"或"assume office"。如新政府上台(new government coming to power)、董事長正式上台履職(chairman officially assuming office)。此釋義在《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政治術語條目中有詳細辨析。
事務進程推進
表示問題/議題進入處理階段,英語對應"come up for discussion"。如環保議案終于上台讨論(environmental proposal finally coming up for discussion)。該引申義項在《劍橋國際英語詞典》商務英語模塊中被列為常用比喻用法。
“上台”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登台表演或演講
指角色登上舞台表演(如戲劇、演講等)。例如:“他在晚會上首次上台表演京劇”。該用法為中性詞,常見于文藝或公共活動場景。
掌權或就任要職
比喻擔任官職、掌握政權,多含貶義。如:“新政府上台後推行改革”。此義項常與政治語境相關,需注意情感色彩。
古代指朝廷或上司
古漢語中可指代宮廷、朝廷(如《南史》記載),或泛指上級官員(如《聊齋志異》中“上臺喜,便是好官”)。現代已較少使用此含義。
天文與機構簡稱
作為星名,指文昌星南側的“上台星”;另為“上海天文台”的簡稱。此類用法專業性較強,多見于特定領域。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合適釋義,古籍引用需注意古今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