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shanghai commercial&savings bank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Shanghai Commercial & Savings Bank)是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民營金融機構,其名稱在漢英雙語語境中體現了核心業務定位。"商業儲蓄"對應英文"Commercial & Savings",強調該機構兼具商業銀行服務與儲蓄業務雙重職能,即通過吸收公衆存款(savings deposits)開展商業信貸(commercial lending)、外彙交易及投資管理等綜合金融服務。
從曆史背景看,該銀行由金融家陳光甫于1915年在上海創立,初期以"服務社會、輔助工商"為宗旨,采用國際通行的現代銀行管理制度,成為中國最早實現儲蓄業務專業化經營的金融機構之一。其英文名稱中的"Commercial"反映了對工商企業融資需求的重視,而"Savings"則凸顯了面向個人儲戶的創新服務模式,如一元起存、零存整取等普惠金融措施。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史》記載,該銀行在20世紀上半葉率先引入旅行支票、農業貸款等業務,其英文名稱中的功能描述至今仍被香港、台灣等地分行業務沿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的檔案顯示,該機構在1930年代已成為中國國際彙兌業務量最大的銀行之一,印證了其名稱中"商業"與"儲蓄"并重的戰略定位。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是中國近代重要的商業銀行之一,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概況
該銀行由陳光甫于1915年6月2日創立,初始資本僅7萬餘元,總部位于上海甯波路。因規模小,初期被稱為“小小銀行”,但憑借創新經營迅速崛起,1938年前存款額一度居全國私營銀行之首。
經營特色
曆史地位
與浙江興業銀行、浙江實業銀行并稱“南三行”,部分資料中與新華信托儲蓄銀行合稱“南四行”。至1940年代,分支機構達111個,覆蓋全國主要城市。
建築遺産
漢口分行大樓(現中國工商銀行武漢漢口支行)建于1920年,采用文藝複興式建築風格,至今仍為地标。
提示:關于“南三行”與“南四行”的歸類差異源于不同時期文獻标準,需結合具體曆史階段分析。更多細節可查閱《史林》期刊或近代金融史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