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last saved date
“上次保存日期”是計算機文檔管理領域的常用術語,指用戶對文件進行最近一次存儲操作時系統自動記錄的時間戳。該時間标記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技術定義
在漢英詞典中對應“Last Saved Date”,指文件在本地存儲設備或雲端服務器中最後一次被覆蓋保存的時間節點。該時間數據通常以協調世界時(UTC)或本地時區格式存儲,例如:
$$ text{LastModified} = text{YYYY-MM-DDTHH:MM:SSZ} $$
應用場景
操作系統(如Windows文件資源管理器和辦公軟件(如Microsoft Word均會生成該元數據,用戶可通過右鍵屬性菜單查看。該标記對版本控制、數據恢複審計具有關鍵作用,當系統崩潰時可幫助定位最新可用版本。
技術實現原理
文件系統(NTFS/APFS/ext4)通過更新主文件表(MFT)中的$STANDARD_INFORMATION屬性記錄該時間戳。值得注意的是,文件複制操作不會改變原始文件的保存日期,隻有主動保存操作才會觸發時間更新,這一機制在《計算機文件系統架構》(清華大學出版社)中有詳細論述。
該術語的權威解釋可參考ISO/IEC 15489信息與文檔标準,其技術規範已被納入中國國家标準GB/T 18894-2016《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規範》。
“上次保存日期”指的是某個文件或文檔最後一次被用戶主動保存(或通過自動保存功能觸發)的具體時間。它通常記錄在文件的元數據中,常見于辦公軟件(如Word、Excel)、設計工具(如Photoshop)或系統文件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最後一次人工/自動保存的時間
當用戶點擊“保存”按鈕,或軟件觸發自動保存時,系統會更新該時間戳。例如,在Word文檔中,通過點擊頂部欄的保存圖标後,“上次保存日期”會同步為當前操作時間。
與“修改日期”的區别
如果需要具體軟件的操作示例,可補充說明應用場景,我會進一步細化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