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residue on sieve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篩餘物”指物料經過篩分操作後,未能通過指定篩孔的剩餘部分。其核心含義和權威解釋如下:
一、漢英術語定義
The material retained on a sieve after a sieving operation, consisting of particles larger than the nominal sieve aperture size.
二、技術特征與測量依據 篩餘物的量化是評價物料粒度分布的關鍵指标,其計算遵循國際标準公式: $$ text{篩餘率} = frac{text{篩餘物質量}}{text{試樣總質量}} times 100% $$ 該公式被ISO 3310-1(試驗篩标準)及GB/T 6003(中國國家标準)所采用,用于精确表征顆粒物料的粒度特性。
三、工業應用場景
四、權威參考文獻
如需獲取完整标準文本或行業案例數據,建議訪問國家标準全文公開系統或ISO官網查詢相關标準編號。
篩餘物是指物料在篩分過程中,因粒徑大于篩孔尺寸而無法通過篩網,最終殘留在篩面上的顆粒物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篩餘物是顆粒測量中的術語,表示篩分後留在篩網上的部分。例如用200目篩子篩粉末時,若篩下20%、篩上80%,則80%的粉末稱為篩餘物。
用途與計算
篩餘物用于衡量物料粒度分布,常用百分比表示,即篩餘量。計算公式為:
$$
text{篩餘量} = frac{text{篩上物重量}}{text{試樣總重量}} times 100%
$$
該指标在選礦、建材等領域用于評估原料細度或加工效果。
實際應用示例
與“篩餘”的區别
“篩餘”多指篩上物的質量百分比(數值),而“篩餘物”強調物質本身(實物),兩者常結合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行業的标準篩分方法,可參考、4、5等來源中的具體案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