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掃描轉換英文解釋翻譯、掃描轉換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scan conversion

相關詞條:

1.scanconversion  

分詞翻譯:

掃描的英語翻譯:

scan; scanning
【計】 fineness; scanning
【醫】 scanning

轉換的英語翻譯:

change; shift; switch; transform; transition
【計】 change-over; conversion; convert; cut-over; handover; translate
translating; translation
【經】 convert; switching

專業解析

在計算機圖形學中,掃描轉換(Scan Conversion),也稱為光栅化(Rasterization),是将用數學公式描述的幾何圖元(如點、直線、圓、多邊形等)轉換為適合在光栅顯示器(如LCD、CRT屏幕)上顯示的像素(Pixel)陣列的過程。其核心任務是将連續的幾何形狀離散化為幀緩沖區(Frame Buffer)中對應位置的像素值集合,以便最終顯示圖像。

詳細解釋與技術原理:

  1. 定義與目的:

    • 幾何圖元通常由矢量數據定義(例如,直線由起點和終點坐标定義,圓由圓心和半徑定義)。這些描述是連續的、數學上精确的。
    • 光栅顯示器則由離散的像素點陣組成,每個像素有其特定的位置(行、列)和顔色值。
    • 掃描轉換的目的就是将連續的幾何描述轉換為離散的像素網格上需要被點亮(或着色)的像素集合。這是生成屏幕上可見圖像的關鍵步驟。
  2. 核心過程:

    • 确定覆蓋區域: 算法需要計算出給定的幾何圖元覆蓋了哪些像素。由于像素是離散的方塊,而圖元是連續的,一個圖元通常不會完美地覆蓋整個像素,而是部分覆蓋。掃描轉換算法需要決定哪些像素應該被激活(視為屬于該圖元)。
    • 增量計算: 高效的掃描轉換算法(如Bresenham畫線算法、中點畫圓算法)利用增量計算和整數運算來避免浮點數運算和乘除法,極大地提高了計算速度。它們通常沿着圖元的主軸(如畫線時的x軸或y軸)逐步移動,并在每一步根據決策變量确定下一個像素點的位置。
    • 屬性計算: 在确定哪些像素屬于圖元後,還需要計算這些像素的顔色、亮度等屬性。這可能涉及簡單的顔色填充、紋理映射(Texture Mapping)、光照計算(Shading)等,這些步驟通常在掃描轉換之後或在管線中并行進行。
    • 幀緩沖區更新: 最終,計算出的像素顔色值被寫入幀緩沖區對應的内存位置。幀緩沖區的内容會被視頻控制器周期性地讀取并發送到顯示器進行顯示。
  3. 關鍵算法舉例:

    • 直線掃描轉換 (Line Rasterization): 最著名的是Bresenham直線算法。它高效地确定兩點之間直線路徑上最接近理想直線的像素序列,僅使用整數加法和比較操作。
    • 多邊形掃描轉換 (Polygon Rasterization / Filling): 常用算法包括:
      • 掃描線填充算法 (Scan-line Fill Algorithm): 按行(掃描線)處理,計算多邊形與每條水平掃描線的交點,然後在交點對之間填充像素。
      • 邊界标志算法 / 活性邊表法: 維護一個活性邊表(Active Edge Table, AET),記錄當前掃描線相交的多邊形邊,用于高效計算填充區間。
    • 圓 / 橢圓掃描轉換: 有類似Bresenham的中點畫圓算法等。
  4. 應用場景:

    • 所有基于光栅顯示的圖形輸出,包括操作系統界面、2D/3D遊戲、CAD軟件、數據可視化等。
    • 是圖形渲染管線(Graphics Rendering Pipeline)中幾何處理階段之後的關鍵步驟(在頂點着色之後,片元着色之前)。

權威參考資料:

  1. Foley, J. D., van Dam, A., Feiner, S. K., & Hughes, J. F. (1990). Computer Graphic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2nd ed. in C). Addison-Wesley. 這是計算機圖形學的經典教材,其第3章“基本光栅圖形算法”詳細講解了掃描轉換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包括直線、圓、橢圓的生成以及多邊形填充。ISBN: 978-0201848403 (相關章節鍊接通常需通過圖書館或購買獲取,如 Addison-Wesley 産品頁面 提供書籍信息)。
  2. Hearn, D., & Baker, M. P. (2004). Computer Graphics with OpenGL (3rd ed.). Prentice Hall. 該書第3章“圖形輸出圖元”也系統介紹了掃描轉換算法。ISBN: 978-0130153906 (可通過出版社頁面查詢:Pearson Higher Ed)。
  3. 維基百科 - Rasterisat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sterisation 提供了關于光栅化的概述、基本過程和應用背景。
  4. Khronos Group - OpenGL Wiki (Rasterization): https://www.khronos.org/opengl/wiki/Rasterization 從OpenGL API實現的角度解釋了光栅化階段的具體任務和規則,具有技術權威性。
  5. 微軟 - Direct3D 11 光栅化規則: https://learn.microsoft.com/en-us/windows/win32/direct3d11/d3d10-graphics-programming-guide-rasterizer-stage-rules 詳細說明了Direct3D圖形API中光栅化階段的具體行為規範,是工業标準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掃描轉換是計算機圖形學中的核心概念,指将矢量圖形轉換為光栅化點陣數據的過程,以便在顯示器、打印機等設備上呈現。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

在矢量圖形中,多邊形、直線等圖形通過數學公式或頂點坐标描述,而光栅設備(如顯示器)需要以像素點陣形式顯示。掃描轉換即通過算法确定哪些像素點應被激活,從而逼近原始矢量圖形的形狀。

二、技術要點

  1. 關鍵步驟

    • 确定像素集合:通過算法(如Bresenham直線算法)計算最佳逼近圖形的像素位置。
    • 屬性填充:根據顔色、紋理等屬性為像素賦值。
  2. 應用場景

    • 直線/曲線繪制:如将數學直線方程轉換為離散像素點集。
    • 區域填充:将多邊形頂點序列轉換為内部填充的像素塊。

三、擴展說明

四、總結

掃描轉換是連接數學描述與物理顯示的關鍵技術,廣泛應用于遊戲渲染、CAD設計等領域。其核心在于通過高效算法實現圖形從抽象描述到具體像素的精準映射。

(參考來源:、2、3、4、5)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