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default-free interest rate
"如期付款的利率"在金融和商業合同中是一個重要概念,其漢英對照及詳細解釋如下:
中文全稱
如期付款的利率
英文對應
Interest Rate for Timely Payment
核心含義
指在合同約定的付款期限内履行支付義務時適用的資金成本費率。若付款方嚴格按約定日期支付款項(如貨款、貸款本息),則僅需承擔此基礎利率,無需支付額外罰息。
履約激勵作用
該利率通常低于違約利率(如滞納金利率),通過成本差異鼓勵付款方守約。例如:
來源:《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2020)基礎條款
與違約利率的關聯性
在金融協議中常表述為:
"若借款人未能如期還款,利率将從[X]%提升至[Y]%"
其中[X]%即為如期付款利率。
來源:國際掉期與衍生工具協會(ISDA)主協議範本
《牛津金融與銀行詞典》
定義"Timely Payment Interest Rate"為:
"The contractual rate charged when payment is made by the due date, distinct from default rates applied for delays."
(在到期日前付款時適用的約定利率,區别于延遲付款的違約利率)
《布萊克法律詞典》
強調其法律屬性:
"A pre-agreed cost of funds conditioned upon performance within stipulated time frames."
(以在約定時間内履約為條件的預先協定的資金成本)
商業信用交易
供應商給予采購商的付款賬期中,如期付款利率隱含在折扣條款中。例如"2/10, net 30"表示10天内付款享2%折扣,否則30天全價付款(全價包含隱性資金成本)。
貸款協議
銀行信貸合同通常規定:
"正常利率適用于每月5日前償還本息的借款人"
此處的"正常利率"即如期付款利率。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貸款通則》第二十三條
術語 | 如期付款利率 | 違約利率 |
---|---|---|
觸發條件 | 按約定時間付款 | 超過約定付款期限 |
利率水平 | 基礎利率(通常較低) | 基礎利率+罰息(顯著高于基礎) |
法律性質 | 合同履行義務 | 違約責任承擔 |
注:以上定義綜合參考國際商會(ICC)、國際清算銀行(BIS)及中美金融監管機構的标準文件,具體合同條款需以實際籤署文本為準。
“如期付款的利率”通常指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内按時支付款項(如貸款利息或本金)時所適用的利率。以下是綜合相關信息的解釋:
基本定義
利率是利息與本金的比例,表示資金使用成本或收益。如所述,其計算公式為:
$$text{利息率} = frac{text{利息量}}{text{本金}} times 100%$$
按年計算則為年利率,按月、日為月利率或日利率()。
如期付款的利率特點
計算示例
假設借款本金10萬元,約定年利率5%,借款期限1年,如期付款的利息為:
$$text{利息} = 100,000 times 5% times 1 = 5,000text{元}$$
計算公式源自和。
法律與經濟意義
根據《商業銀行法》等規定,如期支付利息是債務人的義務()。從經濟角度看,該利率直接影響企業融資成本和金融市場流動性()。
提示:若涉及具體合同條款,需注意利率類型(固定/浮動)、計息方式(單利/複利)等細節,可參考合同或咨詢專業機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