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hlobaphene
tan
【計】 angydride
【化】 anhydride
【醫】 anhydride
鞣酐(róu gān)是皮革化學中的一個專業術語,指單甯酸(鞣酸)脫水縮合後的産物,屬于植物鞣劑的核心成分。其英文對應詞為"tannin anhydride" 或"tannin oxide"。根據化學專業詞典釋義,鞣酐的本質是天然單甯分子經部分水解或氧化後形成的複雜多酚類化合物,具有與膠原蛋白結合的活性基團,在制革過程中能使生皮轉化為不易腐爛、具有彈性的革。
化學性質
鞣酐是單甯酸的衍生物,分子結構中含有多個酚羟基,易與生皮中的氨基形成氫鍵和疏水作用,實現鞣制效果。其分子量通常高于單甯酸,水溶性較低,但鞣性更強。
工業應用
作為植物鞣革的關鍵材料,鞣酐廣泛用于傳統植鞣工藝。例如,在制作重革(如鞋底革、馬具革)時,鞣酐與皮纖維結合可顯著提升革的耐熱性、填充性和耐磨度。
與單甯酸的區别
單甯酸(tannic acid)是鞣酐的前體,存在于樹皮、果實中;而鞣酐是單甯酸經人工處理(如發酵、氧化)後的改性産物,鞣制效率更高,收斂性更強。
中文 | 英文 | 化學特性 |
---|---|---|
單甯酸 | Tannic acid | 天然多酚,水溶性高 |
鞣酐 | Tannin anhydride | 脫水縮合物,鞣性強 |
植物鞣劑 | Vegetable tannin | 含鞣酐的混合提取物 |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可驗證的線上鍊接,來源僅标注專業工具書名稱,确保信息權威性。)
鞣酐(亦稱鞣紅)是縮合鞣質類物質在酸、堿、酶處理或長時間放置後,經縮合反應形成的高分子不溶性産物。其特點及形成過程如下:
化學性質
鞣酐屬于縮合鞣質的衍生物,無法通過常規水解方法分解,最終形成不溶于水的大分子聚合物。
形成條件
當縮合鞣質(如原花青素類物質)暴露于酸性/堿性環境、酶催化或長期儲存時,會發生分子間縮合反應,逐步聚合生成鞣酐。
實際意義
這一特性導緻含縮合鞣質的植物提取物(如茶葉、未成熟水果)久置後可能産生沉澱或顔色加深(鞣紅現象),影響部分工業應用,但也被用于鞣革、染色等傳統工藝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