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depth of fusion; depth of penetration
在漢英詞典及工程領域,"熔入深度"(英文通常譯為"Depth of Fusion" 或"Fused Depth")指焊接過程中,母材金屬被熔化并與填充金屬(如焊條、焊絲)相互熔合的區域在垂直于焊縫表面的方向上所達到的深度。它是評估焊接接頭質量和強度的重要參數,尤其在坡口焊縫中至關重要。
核心定義
熔入深度指從焊縫表面到熔化區域最深處(即母材與焊縫金屬完全熔合的交界處)的垂直距離。它反映了焊接熱源對母材的熔化能力及熱影響區的範圍 。
技術意義
工程應用場景
在角焊縫、坡口焊縫及堆焊工藝中,熔入深度需滿足設計規範(如AWS D1.1或ISO 5817)。例如,在厚闆焊接時,需通過多層焊控制每道焊縫的熔入深度以保證冶金結合質量 。
熔入深度 $d$ 可近似關聯熱輸入 $Q$:
$$
d propto frac{Q}{v cdot kappa}
$$
其中 $v$ 為焊接速度,$kappa$ 為母材熱擴散率。具體模型可參考經典焊接理論文獻 。
“熔入深度”在焊接領域中通常指“熔深”(Depth of Fusion),即焊接過程中母材或前焊道被熔化的深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熔深是焊接接頭橫截面上從母材表面到熔化區最深處的垂直距離。它直接反映焊接時熱量對母材的滲透程度,是評估焊縫強度、穩定性和焊透情況的關鍵指标。
根據實際應用,熔深需達到工件厚度的8%以上(即監測值≥1.08倍厚度)才視為完全焊透,否則判定為未焊透。
熔深與焊縫形狀的其他參數(如熔寬、餘高)共同描述焊縫質量。例如:
熔深還與熔合比(γ)相關,即母材熔化面積占焊縫總面積的比例,公式為:
$$
γ = frac{A_M}{A_M + A_h}
$$
其中,( A_M )為母材熔化面積,( A_h )為填充金屬面積。熔合比越大,母材對焊縫成分的稀釋作用越顯著。
如需進一步了解熔深檢測方法或具體焊接工藝,可參考焊接工程手冊或行業标準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