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絨毛狀心包炎英文解釋翻譯、絨毛狀心包炎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pericarditis villosa

分詞翻譯:

絨毛的英語翻譯:

fluff; fuzz; tomentum; undercoat; villus
【醫】 lana; trophonema; villi; villosity; villus; wool

狀的英語翻譯: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醫】 appearance

心包炎的英語翻譯:

【醫】 pericarditis

專業解析

絨毛狀心包炎(Villous Pericarditis),又稱“毛絨心”,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心包炎症反應,其核心病理特征在于心包表面覆蓋着大量蓬松、絨毛狀的纖維蛋白性滲出物。

  1. 定義與病理特征 (Definition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 漢英對照: 絨毛狀 (Villous) - 指形态上類似絨毛;心包炎 (Pericarditis) - 心包(包裹心髒的囊)的炎症。
    • 病理本質: 這是一種以纖維蛋白性滲出為主的急性心包炎。在炎症早期,心包的髒層(緊貼心髒表面)和壁層(外層)因炎症反應導緻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富含纖維蛋白原的液體滲出到心包腔内。纖維蛋白原迅速轉化為不溶性纖維蛋白,沉積在心包膜表面。
    • 形态特點: 這些沉積的纖維蛋白并非均勻覆蓋,而是形成大量蓬松、絮狀、絨毛狀或毛發狀的突起物,覆蓋在心包表面,尤其在心髒搏動時更為明顯。這使得心髒外觀看起來像覆蓋了一層絨毛或毛氈,故得名“絨毛狀”或“毛絨心”。
    • 心包腔狀态: 此時,心包腔内通常有少量漿液性滲出液,但纖維蛋白沉積是主要的肉眼可見特征。
  2. 病理機制與病因 (Pathogenesis and Etiology)

    • 機制: 心包膜的間皮細胞在炎症刺激(如感染、心肌梗死、尿毒症、自身免疫疾病等)下受損,釋放促炎因子,導緻局部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血漿成分滲出,其中纖維蛋白原在損傷組織釋放的組織因子作用下轉化為纖維蛋白并沉積。
    • 常見病因: 絨毛狀心包炎并非獨立疾病,而是多種病因引起的急性心包炎的早期或特定階段表現。常見原因包括:
      • 急性心肌梗死(尤其透壁性梗死): 壞死心肌組織誘發鄰近心包膜的炎症反應(心肌梗死後心包炎)。
      • 尿毒症: 腎功能衰竭時毒素積聚可導緻心包炎。
      • 風濕熱: 自身免疫反應累及心包。
      • 結締組織病: 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關節炎(RA)。
      • 病毒感染: 如柯薩奇病毒、流感病毒等。
      • 細菌感染(相對較少見于此形态): 結核性心包炎早期或某些細菌感染。
  3. 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絨毛狀心包炎本身是病理描述,其臨床表現與其基礎病因相關,符合急性纖維蛋白性心包炎的特征:
      • 胸痛: 最常見症狀,通常為尖銳、刀割樣疼痛,位于心前區或胸骨後,可放射至頸部、背部或肩部。疼痛常因深呼吸、咳嗽、吞咽、平卧加重,坐起前傾可緩解(因減少對心包壁層的牽拉)。
      • 心包摩擦音: 最具診斷價值的體征。由粗糙的心包髒層和壁層在心髒搏動時相互摩擦産生,呈抓刮樣、粗糙的高頻音,通常在胸骨左緣下部聽診最清晰。其存在提示心包表面有纖維蛋白滲出。
  4. 診斷與治療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診斷:
      • 臨床診斷: 主要依據特征性胸痛和心包摩擦音。
      • 輔助檢查:
        • 心電圖 (ECG): 可表現為廣泛導聯(除aVR外)的ST段凹面向上擡高,PR段壓低(提示心房損傷)。
        • 超聲心動圖 (Echocardiogram): 主要用于排除心包積液。在單純絨毛狀/纖維蛋白性心包炎階段,心包腔積液量通常很少,超聲可能無明顯異常,或僅見心包輕度增厚、回聲增強。其主要價值在于排除積液或心髒壓塞。
        • 影像學 (X光/CT/MRI): 胸部X光通常正常(除非積液量大)。CT/MRI可能顯示心包增厚或少量積液,但非首選。
        •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炎症标志物(CRP、ESR)可升高,有助于判斷炎症活動度,并輔助尋找病因(如腎功能、風濕免疫指标、病原學檢測等)。
      • 确診: 絨毛狀形态的确診通常依賴于病理學檢查(屍檢或心包活檢),但在臨床實踐中,基于典型臨床表現(胸痛+摩擦音)即可診斷為急性纖維蛋白性心包炎。
    • 治療:
      • 治療原發病: 針對引起心包炎的基礎疾病進行治療(如控制尿毒症、抗風濕、抗感染等)。
      • 對症治療:
        • 非甾體抗炎藥 (NSAIDs): 如布洛芬、吲哚美辛,是緩解疼痛和炎症的一線藥物。
        • 秋水仙堿 (Colchicine): 常與NSAIDs聯用或作為替代,尤其用于預防複發,可顯著降低複發風險。
        • 糖皮質激素: 僅用于NSAIDs和秋水仙堿無效、禁忌或特定病因(如結締組織病相關)的患者,因可能增加複發風險,需謹慎使用。
      • 預後: 單純的急性纖維蛋白性(絨毛狀)心包炎通常是自限性的,經過適當治療,炎症可消退,纖維蛋白可能被溶解吸收。但部分病例可能進展為滲出性心包炎(積液增多)或慢性心包炎(如粘連、縮窄)。

來源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絨毛狀心包炎(又稱“絨毛心”)是心包炎的一種特殊病理表現,主要表現為心包表面覆蓋大量纖維蛋白滲出物,因心髒搏動牽拉形成絨毛狀結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定義與病理機制

絨毛狀心包炎屬于纖維素性心包炎,其核心特征是心包髒層和壁層之間滲出大量纖維蛋白。心髒持續搏動時,纖維蛋白被牽拉成絨毛狀外觀。這一過程常見于急性炎症期,若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心包粘連或縮窄性心包炎。

2.常見病因

3.臨床表現

4.診斷與影像學特征

5.治療與預後

絨毛狀心包炎是纖維素性炎症的典型表現,早期診斷和治療可減少後遺症風險。若出現相關症狀,建議及時就醫完善檢查,明确病因後針對性幹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