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fault *******
【計】 fault tolerance
ability; able; be able to; can; capable; energy; skill
【化】 energy
【醫】 energy
在漢英詞典與技術領域交叉視角下,“容錯性能”指系統或設備在部分組件發生故障時,仍能維持基本功能運行的能力。其核心概念與英文術語“Fault Tolerance”直接對應,強調系統對内部錯誤的承受與適應機制。
漢英對照釋義
“容錯”(Róngcuò)譯為“fault tolerance”,指系統通過冗餘設計、錯誤檢測與恢複機制,在硬件/軟件故障時避免整體失效的能力。“性能”(Xìngnéng)對應“performance”,此處特指系統在故障條件下的穩定性與功能保持度。
來源:《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第三版),科學出版社;IEEE Standard Glossar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erminology
技術特征
來源:Avizienis, A., et al. (2004). Basic Concepts and Taxonomy of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
計算機系統
服務器集群通過分布式架構實現容錯,單節點故障時負載自動轉移至健康節點。例如Google Spanner數據庫采用多副本同步,保障數據一緻性。
來源:Corbett, J.C., et al. (2013). Spanner: Google’s Globally-Distributed Database. OSDI’12 Proceedings
工業控制
IEC 61508标準要求安全儀表系統(SIS)達到SIL-3容錯等級,确保傳感器/控制器故障時仍能觸發安全聯鎖。
來源: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 61508: Functional Safety of Electrical/Electronic/Programmable Electronic Safety-related Systems
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界定容錯性能為:
“系統在指定故障集内,持續提供符合規範服務的能力,其度量包括故障覆蓋率(Fault Coverage)與恢複時間目标(RTO)。”
來源: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160 Vol.1, Systems Security Engineering
容錯性能是指系統、設備或工具在面臨故障、錯誤或異常操作時,仍能維持基本功能或快速恢複的能力。這一概念廣泛應用于計算機、軟件、工業設計等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概念
容錯性能強調系統對故障的容忍度,即在部分組件失效時仍能保持運行。例如,雙機容錯系統中,一台機器故障時另一台可接管任務。
核心能力
計算機系統
軟件與網絡
其他領域
概念 | 核心目标 | 典型場景 |
---|---|---|
容錯性能 | 故障時持續運行 | 服務器冗餘、硬件熱插拔 |
高可用性 | 快速恢複短暫中斷 | 雲計算負載均衡、數據庫集群 |
災備 | 災難後數據與業務恢複 | 異地備份、數據冷備 |
(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領域(如計算機容錯技術),可查看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