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人壽保險公司的法定準備金英文解釋翻譯、人壽保險公司的法定準備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legal reserve of life insurance

分詞翻譯:

人壽保險公司的英語翻譯:

【醫】 life-insurance company

法定準備金的英語翻譯:

【經】 lawful reserve; legal reserve

專業解析

人壽保險公司的法定準備金(Statutory Reserves)是保險公司根據監管機構要求,為履行未來保單賠付責任而計提的專項資金池。該概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九十八條中被定義為「保險公司為保障被保險人利益,保證償付能力,應當依法提取的各項責任準備金」。以下從漢英對照及行業實踐角度解析:

  1. 法律定義與功能

    法定準備金對應英文術語為"Statutory Reserves",特指符合監管會計标準(SAP)的計提金額。美國保險監督官協會(NAIC)将其界定為「基于保守假設計算的、确保保險公司具備充足資金履行保單義務的法定最低儲備」。其核心功能包括:确保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平衡長期負債風險、維護投保人權益。

  2. 精算計算基礎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17號:人壽保險合同負債評估》,準備金計算需采用三要素法:

    $$ text{法定準備金} = sum (text{未來保險利益支出現值} - text{未來保費收入現值}) $$

    其中死亡率、發病率、折現率等假設參數需符合監管審慎性原則。

  3. 監管框架對比

    • 中國大陸:執行償二代監管體系,采用24個月風險測試周期(C-ROSS Phase II)
    • 美國:遵循NAIC發布的VM-20生命準則(2017年全面實施)
    • 歐盟:適用Solvency II标準公式法或内部模型法
  4. 會計處理差異

    法定準備金區别于一般會計準則(GAAP)準備金,前者強調審慎性監管,後者側重財務真實性。中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原保險合同》要求雙重披露機制,實現監管合規與財務透明的平衡。

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人壽保險行業法定準備金總額已達12.3萬億元人民币,占行業總資産的58%,充分體現其風險防控核心作用(數據來源: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年度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人壽保險公司的法定準備金是指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從保費收入中提取的、用于履行未來保險賠付責任的專項資金。其核心作用在于确保公司具備足夠的償付能力,保障投保人權益。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法律依據

法定準備金是保險監管機構強制要求提取的準備金類型,具有法律強制性。我國《保險法》及相關監管條例明确規定,人壽保險公司需通過計提法定準備金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保險責任,如身故賠付、滿期給付等。

二、構成與形式

  1. 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針對保險期間未結束的保單,按比例提取保費對應的責任準備金。例如,1年期以上壽險需逐期分攤保費對應的負債。
  2. 賠款準備金(未決賠款準備金)
    用于已發生但尚未結案的賠付,包括已報案未支付和已發生未報案的案件。
  3. 其他法定責任準備金
    如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等,根據具體業務類型額外計提。

三、特點與作用

四、與其他準備金的區别

類型 法定準備金 盈餘準備金 稅收準備金
提取依據 法律強制要求 公司内部精算假設(最佳經營預期) 稅務部門調整後的法定準備金基礎
目的 保障償付能力、滿足監管要求 反映真實負債、優化内部管理 确定納稅基數
保守程度 較高(負債評估偏嚴格) 較低(更貼近實際) 中等

五、實際應用示例

假設某壽險公司收取100億元保費,根據監管要求需提取30億元作為法定準備金。這部分資金将獨立存放,不得用于投資或分紅,專門用于未來保單賠付。

法定準備金是人壽保險公司穩健經營的核心機制,通過法律約束和科學精算,平衡公司利益與投保人權益,維護保險市場長期穩定。如需了解具體計提比例或監管細則,可參考《保險法》或中國銀保監會相關文件。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