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結核杆菌(Human Tubercle Bacillus)是引起人類結核病(Tuberculosis, TB)的專性病原體,學名為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該菌屬于放線菌門分枝杆菌屬,具有抗酸染色特性(Acid-Fast Bacilli),是全球結核病的主要緻病菌 。
革蘭氏陽性杆菌,長約1–4微米,寬約0.3–0.6微米,無鞭毛、芽孢。細胞壁含高比例脂質(如分枝菌酸),賦予其抗酸性、抗幹燥及抵抗宿主免疫的能力 。
專性需氧菌,生長緩慢(分裂周期約15–20小時),在羅氏培養基上形成粗糙、米黃色菌落 。
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侵入呼吸道後于肺泡巨噬細胞内寄生,形成肉芽腫病變(結核結節) 。
脂質成分(如索狀因子)破壞宿主細胞膜,逃避溶酶體殺傷,導緻慢性肉芽腫性炎症及組織壞死 。
引起肺結核(占80%)、淋巴結結核、骨結核等。典型症狀包括咳嗽、咯血、低熱及體重下降 。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22年全球新發結核病例約1060萬例,死亡130萬例,為單一傳染病緻死主因之一 。
Tuberculosis Fact Sheet. WHO官網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Biology. CDC微生物數據庫
Ryan, K. J., & Ray, C. G. (Eds.). (2017). Sherris Medical Microbiology, 7th ed. McGraw-Hill.
人結核杆菌是結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中主要感染人類的一種類型,屬于分枝杆菌屬。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與形态
人結核杆菌是一種細長、略彎曲的杆狀細菌,兩端鈍圓,無鞭毛和芽孢,具有抗酸性(抗酸染色呈紅色)。其細胞壁含大量脂質,耐幹燥,但對濕熱、紫外線及酒精敏感。
緻病性與感染機制
它通過呼吸道傳播,主要引發肺結核(占結核病的80%以上),也可侵犯其他器官。緻病性與菌體成分(如脂質、蛋白質)引發的炎症反應及免疫損傷有關,導緻長期低熱、盜汗、消瘦等消耗性症狀。
分型與宿主特異性
結核分枝杆菌分為人型、牛型、鳥型等,其中人型(即“人結核杆菌”)是人類結核病的主要病原體,而牛型多通過未消毒乳制品傳播。
曆史與發現
該菌由德國細菌學家羅伯特·郭霍(Robert Koch)于1882年首次分離并證實為結核病病原體。
防治特點
因其抵抗力強(尤其在幹燥環境中存活數周),需規範使用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利福平)聯合治療,并注重隔離與消毒措施。
擴展提示:結核病至今仍是全球重大傳染病之一,早期診斷和治療可顯著降低傳播風險。若出現持續咳嗽、咯血等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檢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