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fluence; crowd; herd; multitude; throng
人群在漢英詞典中具有多維度定義與語境應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将其核心義項界定為"聚集在一起的衆人",對應英文"crowd"的基本含義,指代物理空間中的群體聚集現象。
社會學視角下,費孝通在《鄉土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中擴展其内涵為"具有共同社會特征的人類集合體",此時可譯為"demographic groups",特指年齡、職業等維度劃分的社會群體。
醫學領域,《牛津流行病學詞典》(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定義"population"為統計學意義上的研究總體,如"高危人群"對應"high-risk population"。文學翻譯層面,許淵沖在《翻譯的藝術》(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指出"人群"可依語境靈活處理為"multitude"或"throng",前者強調數量龐大,後者側重流動性特征。
語言學權威著作《漢英對比研究》(呂叔湘,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特别辨析:"crowd"側重無序聚集,"group"則指有組織團體,二者不可等同替換。
“人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多個角度解釋:
人群(拼音:rén qún)指聚集在一起的衆人,通常因特定目的或環境形成群體。其英文對應詞為“crowd”或“multitude”。
字面意義
指成群的人,例如公共場所中因活動、事件等聚集的個體。如“人群漸漸離去”描述的是聚集後分散的動态過程。
引申含義
在社會科學或流行病學中,可指代特定群體或公衆。例如流行病學研究“以特定人群為研究對象”,此處強調人群的共性特征(如年齡、職業等)。
若需了解更多用法或例句,可參考《莊子》《楚辭》等古籍,或現代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