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elbowed
bend; bow; injustic; subdue; submit; wrong
【醫】 flection; flex; flexion
"屈"在漢英詞典中屬于多義字,其核心語義圍繞物理彎曲和抽象妥協兩個維度展開。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和《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該字的英譯呈現以下分層釋義體系:
物理形态的彎曲(動詞/形容詞)
抽象層面的妥協(動詞)
司法與倫理概念(動詞)
姓氏文化(專有名詞)
該字的英譯選擇需結合語境動态調整,如"屈光"(diopter)涉及光學專業術語,"屈尊"(condescend)體現社會等級隱喻。商務印書館《新時代漢英大詞典》特别強調,在翻譯"委屈"時應區分客觀事實與主觀感受,前者用"suffer injustice",後者用"feel wronged"。
“屈”是一個多義漢字,其含義涵蓋物理形态、心理狀态及姓氏等不同層面。以下是綜合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彎曲(與“伸”相對)
指物體或身體部位不伸展的狀态,如“屈膝”“屈指”。古籍《易·系辭》中“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即用此義。
引申為妥協、降服
如“屈服”“屈從”描述被迫順從,而“威武不屈”則強調不輕易妥協的精神。
表達冤枉或委屈
常見于“受屈”“屈辱”等詞,如《明史》中“被誣負屈”即指蒙受冤屈。現代用法如“屈才”表示才能未得施展。
形容理虧或短處
如“理屈詞窮”指因理由不足而無言以對,而“屈心”則指内心感到虧欠。
作為姓氏使用
“屈”是常見姓氏之一,如戰國詩人屈原。
語境應用示例(參考試題):
若需更深入的字源分析(如金文假借字形)或具體古籍例證,可進一步查閱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