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haya; choy
驅蟲苋(英文:Wormseed Goosefoot),學名Chenopodium ambrosioides,又稱土荊芥,是苋科(Amaranthaceae)藜屬(Chenopodium)的一種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名稱直接反映了傳統藥用價值——"驅蟲"指其具有驅除腸道寄生蟲的功效,"苋"則表明其植物分類歸屬(苋科)。以下是詳細解釋:
驅蟲苋植株高約50-10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葉片呈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邊緣具不規則鋸齒,全株具強烈氣味。夏季開黃綠色小花,簇生于葉腋或頂生穗狀花序。原産于熱帶美洲,現廣泛分布于全球溫帶至熱帶地區,常見于荒地、路旁及農田邊緣 。
作為重要的民間草藥,驅蟲苋全草(尤其是種子)含揮發油,主要活性成分為驅蛔素(Ascaridole),對蛔蟲、鈎蟲、縧蟲等腸道寄生蟲有顯著驅殺作用。傳統用法包括:
現代藥理學證實其揮發油具有抗菌、抗炎及驅蟲活性,但驅蛔素具毒性,過量可緻惡心、眩暈甚至神經損傷。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在專業指導下使用,孕婦及嬰幼兒禁用。部分國家已将其列為管制草藥 。
英文名"Wormseed Goosefoot"中:
需注意與同屬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區分,後者俗稱"灰灰菜",為常見野菜,不含驅蟲成分。驅蟲苋因含特殊揮發油,氣味濃烈刺鼻,是重要鑒别特征 。
主要驅蟲成分驅蛔素(Ascaridole)為過氧化物,結構式如下:
$$ ce{C{10}H{16}O{2}} $$
其衍生物β-蒎烯(β-Pinene)亦貢獻抗菌活性:
$$ ce{C{10}H_{16}} $$
驅蟲苋是一種植物的名稱,屬于苋科苋屬,其英文名稱為“choy”或“chaya”。關于該植物的具體信息較為有限,但可綜合以下内容:
植物學特征
驅蟲苋屬于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葉橢圓形,開綠白色或黃綠色小花,莖和葉可食用。這類植物的泛稱可能與普通苋菜(如白苋、刺苋)有相似特征,但具體形态差異需進一步考證。
名稱來源與用途
相關說明
需注意“驅蟲苋”與普通苋菜(如馬齒苋、白苋)的區别。後者更常見于食用和藥用,而“驅蟲苋”可能為特定地域或文獻中的名稱,實際應用較少被提及。
建議通過植物學圖鑒或專業文獻進一步确認其分類、分布及具體功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