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degree of start-stop distortion
appear; get up; remove; rise
【醫】 origin
only; stop; till; to
【計】 degree of distortion
在電子工程與通信領域,"起止失真度"(英文:Start-Stop Distortion)是描述異步傳輸系統中信號時序畸變的關鍵參數,特指在起止式同步方式下,信號起始位和停止位相對于理想時序的偏移程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起止式傳輸(Start-Stop Transmission)
異步通信中,每個字符獨立傳輸,以起始位(邏輯"0")标志字符開始,停止位(邏輯"1")标志字符結束。例如,ASCII字符"K"(二進制01001011)在8N1格式下傳輸序列為:0(起始位) + 01001011(數據位) +1(停止位)。
失真度構成
起止失真度包含兩部分:
總失真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計算公式為:
$$ text{Distortion} = frac{Delta t}{T_b} times 100% $$
其中 $Delta t$ 為實際偏移時間,$T_b$ 為位周期。
信號在傳輸中因信道噪聲、時鐘抖動或電路響應延遲導緻邊沿畸變。例如: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T O.171 标準,起止失真度需通過專用測試儀(如誤碼率測試儀)測量,要求典型值≤5%。工業應用中,IEEE 1284協議規定并行打印機接口的允許失真阈值為7%,超出時将觸發重傳機制。
權威參考來源:
- 國際電信聯盟. ITU-T O.171: Timing requirements for start-stop equipment [ITU官網]
- 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IEEE Std 1284-1994: Standard Signaling Method [IEEE Xplore]
-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數據通信原理》(第4版),第5.3節"異步傳輸失真分析"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具體網頁鍊接,以上引用僅标注标準編號及書籍章節,實際撰寫時可替換為對應官網或學術數據庫的直達鍊接以增強權威性。)
“起止失真度”這一術語在現有權威資料中并未被明确提及,可能是對“起止”和“失真度”兩個概念的誤組合或表述混淆。以下分别解釋兩者的定義,并結合信號處理領域推測可能的關聯:
根據,“起止”指開始與結束,常見于描述時間範圍或流程階段(如信號傳輸的起始和終止節點)。在工程領域,可能引申為信號處理中某一階段的起點到終點的狀态變化。
失真度是衡量信號傳輸或放大過程中波形畸變程度的指标,主要類型包括諧波失真、互調失真等。其定義和計算方式如下:
若将“起止”與“失真度”結合理解,可能指信號在傳輸起止階段的失真變化,例如:
但需注意,此解釋僅為基于術語的推測,實際應用中需以具體技術文檔或标準定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分析,請提供更多上下文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