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恭"在現代漢語中屬于書面用語,指态度或言行缺乏應有的尊敬與禮貌。該詞由否定副詞"不"與表敬意的"恭"構成,字面意為"不恭敬"。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其核心語義指向對尊長、賓客或莊重場合的失禮表現。
在漢英詞典體系内,"不恭"對應英語翻譯為:
該詞的典型用法包含兩種語義維度:
成語"卻之不恭"源自《孟子·萬章下》,原指拒絕饋贈反而顯失禮節,現代多用于接受饋贈時的謙辭,該典故被收錄于《中華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20)。在實際語言應用中,需注意該詞具有較強書面色彩,日常口語中更常使用"沒禮貌""不尊重"等替代表達。
“不恭”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一、核心含義
态度不尊敬
指對應當敬重的人或事物缺乏應有的尊重,如《東周列國志》第五回所述"恃寵作亂,實叔段之不恭",體現對尊長或規則的蔑視。
有損禮節規範
常見于"卻之不恭"這一成語,表示拒絕他人好意反而顯得失禮,如《孟子·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
行為不嚴肅
多用于形容輕佻态度,如"玩世不恭"指以遊戲人生的态度對待世事。
二、語境應用
三、延伸辨析 該詞常與否定詞組合使用,如"不卑不恭"指态度得體;其反義詞為"謙恭"。需注意與"不敬"的區别:"不恭"更強調外在言行失當,而"不敬"側重内心缺乏敬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