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light-oil cracking
gently; light; not important
【化】 oil-cracking
輕油裂化(Light Oil Cracking)是石油煉制領域的關鍵工藝,指通過催化或熱分解方式将輕質石油餾分(如石腦油、直餾汽油)轉化為低碳烯烴(乙烯、丙烯)或高辛烷值汽油組分的過程。該技術最早由美國化學家William Burton于1913年提出工業化應用方案,現已成為現代煉化一體化的核心技術之一。
從反應機理分析,輕油裂化主要包含三個步驟:
工業應用方面,中國石化開發的MIP-CGP技術(Maximum Iso-Paraffin Catalytic Cracking)可将輕油轉化率提升至82%以上,同時降低焦炭産率0.5-1.2個百分點。根據《煉油工藝手冊》數據,現代裂化裝置每加工1噸輕油可産出0.3-0.4噸乙烯及0.2-0.25噸丙烯。
該工藝的環境影響已通過ISO 14067認證,采用再生煙氣SCR脫硝技術可使NOx排放降至45mg/m³以下,滿足GB 31570-2015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輕油裂化是石油煉制中的一種工藝,指以輕油(如汽油、煤油、柴油等)為原料,通過高溫或催化作用,将大分子烴類分解為小分子烴類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輕油
輕油是原油分餾的産物,屬于沸點較低(通常低于200°C)、碳鍊較短的烴類混合物,包括汽油、煤油、柴油等。其特點是揮發性強、裂解性能優異,是化工生産的重要原料。
裂化
裂化指在高溫或催化劑條件下,将大分子、高沸點的烴類斷裂為小分子、低沸點烴類的反應。主要分為兩類:
裂化(Cracking)與裂解(Pyrolysis)常被混淆,但二者存在顯著差異:
該工藝可提高輕質油品産率,例如将柴油轉化為汽油,同時副産液化石油氣(LPG)等。其反應通式可表示為:
$$
C{n}H{2n+2} xrightarrow{Delta/text{催化劑}} C{m}H{2m+2} + C{k}H{2k}
$$
(其中 ( n = m + k ),産物為烷烴和烯烴的混合物)
部分資料可能将“輕油裂化”與“輕油裂解”混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裂解屬于石油化工領域,而裂化更多用于煉油環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