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資産負債表英文解釋翻譯、清算資産負債表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condition of affairs; liquidation balance sheet
相關詞條:
1.conditionofaffairs 2.conditionofaffair 3.statementofaffair
分詞翻譯:
清算的英語翻譯:
bring to account; call to account; liquidate; liquidation; reckoning
【經】 liquidate; liquidation; make down; settlement; square
資産負債表的英語翻譯:
balance sheet
【經】 balance sheet; off-balance-sheet; statement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
專業解析
清算資産負債表(Liquidation Balance Sheet)是企業進入清算程式時編制的特殊財務報表,用于反映企業在終止經營、變賣資産并償還債務前的財務狀況。其核心特征與作用如下:
一、基本定義
清算資産負債表記錄企業在清算基準日(即停止正常經營之日)的全部資産、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狀況。與持續經營下的資産負債表不同,其編制目的是資産變現與債務清償,而非持續運營。資産需按可變現淨值(而非曆史成本)計量,負債則按清償優先級分類列示。
二、核心要素解析
-
資産分類
- 擔保資産:已抵押給特定債權人的資産(如不動産、設備),變現後優先償還對應債務。
- 普通資産:未設定擔保的資産(如存貨、應收賬款),按清算順序分配。
來源:《企業破産法》第88條資産清償順序規定。
-
負債分類
-
所有者權益調整
清算可能導緻所有者權益為負(資不抵債),需單獨列示清算淨虧損或剩餘分配權益。
三、編制原則
- 估值基礎:資産以可變現淨值(預計售價減處置費用)計量,負債以清償金額确認。
- 清償順序:嚴格遵循《企業破産法》第113條規定的債務清償順序。
- 披露要求:需附注說明資産變現計劃、債務清償安排及清算進度。
四、實務意義
清算資産負債表是債權人會議審議清償方案的核心依據,直接影響債務償還比例與股東剩餘權益分配。其編制需由清算組或破産管理人監督,确保程式合規性。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
-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産法》(第82-88條)
-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財務報告準則第5號: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産和終止經營》
網絡擴展解釋
清算資産負債表是企業在終止經營、進入清算程式時編制的財務報表,用于反映清算期間資産、負債及淨資産狀況,幫助評估資産變現與債務清償能力。其核心結構和作用如下:
定義與編制背景
清算資産負債表是企業在清算階段(如破産、解散)編制的靜态報表,記錄特定時間點的資産可變現價值、待清償債務及剩餘權益。它遵循會計平衡原則:
$$
text{資産(清算價值)} = text{負債(優先順序)} + text{清算淨資産(剩餘權益)}
$$
核心結構
-
資産
- 流動資産:現金、應收賬款等短期内可變現的資産。
- 非流動資産:需折價變現的固定資産、無形資産等。
- 與普通資産負債表的區别:資産按可變現價值而非曆史成本計量。
-
負債
- 優先債務:如稅款、員工工資等需優先清償的債務。
- 普通債務:一般債權人債務,按法律順序分配。
-
清算淨資産
主要作用
- 評估償債能力
明确資産是否足以覆蓋債務,判斷是否存在資不抵債風險。
- 指導清算流程
确定債務清償順序和資産處置方案,避免分配糾紛。
- 信息披露
向債權人、投資者等披露清算進展,作為權益分配依據。
與普通資産負債表的區别
項目 |
清算資産負債表 |
普通資産負債表 |
編制目的 |
終止經營時的資産清算與債務清償 |
持續經營下的財務狀況反映 |
資産計價 |
按可變現淨值計量 |
按曆史成本或公允價值計量 |
負債優先級 |
明确法律清償順序 |
按到期日分類,不強調優先順序 |
時效性 |
清算期間定期更新直至分配完畢 |
定期(如季度、年度)編制 |
應用場景
- 企業破産、解散或重組時;
- 投資者評估清算企業剩餘價值;
- 債權人判斷債務回收可能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清算程式或會計處理細節,可參考來源中的財務報表編制指南。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