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的"作為漢語形容詞對應英語中"emotional"和"affective"的雙重概念。在漢英詞典語境下,該詞具有以下學術定義:
心理學維度
指與人類主觀體驗相關的情感反應機制,包含生理喚起(physiological arousal)、主觀感受(subjective feeling)和行為表達(expressive behavior)三個要素[參考:《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人民郵電出版社]。美國心理學會(APA)定義"emotional"為涉及情緒産生、調節和表達的複雜心理過程。
語言學特征
在語義轉換中,"情感的"對應英語詞根"emotion"的拉丁詞源"emovere"(意為"移動、擾動"),強調情感對心理狀态的驅動作用。牛津英語詞典(OED)收錄"affective"特指情緒引發的心智狀态變化。
哲學分野
現象學研究中,"情感的"(德文:Emotionalität)指主體對世界的價值取向性體驗,梅洛-龐蒂在《知覺現象學》中強調其具身認知特性。該層面與單純生理反應存在本質區别。
跨文化差異
劍橋英語詞典特别标注中文"情感的"在翻譯實踐中需注意:當涉及集體主義文化語境時,更宜使用"affective"強調社會關系中的情感聯結;個人情緒表達則適用"emotional"。
該術語在現代應用心理學中的測量常采用Gross的情緒調節過程模型,通過認知重評(cognitive reappraisal)和表達抑制(expression suppression)兩個維度進行量化分析[參考:APA PsycNet數據庫]。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求或價值觀所産生的主觀體驗和心理反應,具有多維度的内涵與特性:
心理反應與态度體驗
情感源于人對事物的生理評價,表現為喜、怒、哀、樂等基本情緒,以及愛、恨、幸福、美感等複雜心理狀态。其本質是生活現象與内心互動的結果,既包含對目标的穩定态度(情感),也包含對行為過程的即時反應(情緒)。
道德與價值的雙重維度
情感涵蓋道德感(如責任感、正義感)和價值感(如審美、求知欲),具體可細分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三類。例如“先天下之憂而憂”體現道德感,好奇心則屬于理智感。
情感是人際交流的基礎,能促進理解與共鳴(如親情、友情),同時也是驅動行為的重要力量(如因愛付出、因恨抗争)。此外,它還與認知活動緊密關聯,例如求知欲推動學習探索。
如需進一步了解情感與情緒的區别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心理學定義)及(曆史與情感複雜性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