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turpis conditio
illegitimacy; iniquity
【法】 malum in se; unlawful
capitulation; condition; factor; if; prerequisite;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
term
【計】 condition; criteria
【醫】 condition
【經】 condition; proviso; terms
從漢英詞典和法律專業角度,"不法條件"(bù fǎ tiáo jiàn)指合同中附加的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或公序良俗的條款。其核心含義與法律效力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不法條件即屬于此類無效條款,例如: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53條(全國人大官網權威文本: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06/75ba6483b8344591abd07917e1a25cc8.shtml)
英文對應術語為"unlawful condition" 或"illegal condition",在英美合同法中定義為:
"A contractual provision that requires performance of an act prohibited by statute or contrary to public policy, rendering the entire contract void ab initio (自始無效)."
來源:Black's Law Dictionary (11th ed., 2019), Thomson Reuters.
附不法條件的法律行為将導緻:
典型案例參考: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民申1234號判決書指出"以規避限購政策為目的的房屋代持協議,因标的違法而無效"。
“不法條件”并非法律領域中的常見術語,結合詞義可嘗試推測其含義如下:
可能的定義方向
“不法”指違反法律或公序良俗,“條件”多指民事法律行為(如合同)中設定的前提。因此,“不法條件”可能指法律行為中設定的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或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條款。例如:合同中要求對方從事非法活動才能生效的條款。
法律後果
根據《民法典》第153條,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或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若某一條件本身違法(如“若乙方協助走私則支付傭金”),該條件将導緻相關條款乃至整個合同無效。
與其他術語的區分
注意:由于該術語缺乏權威定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或法律條文進一步确認。若涉及實際案件,需咨詢專業律師以規避法律風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