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鉛黃"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鉛粉;鉛丹;亦泛指黃色顔料,其英文對應詞為lead yellow 或massicot(特指一氧化鉛黃色礦物)。以下從詞義、應用及權威來源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鉛粉(古代化妝品/顔料)
指用鉛加工制成的白色或黃色粉末。早期用作婦女化妝品(鉛粉傅面),後廣泛用于繪畫、陶瓷彩繪。《漢語大詞典》釋為:"鉛粉。古代婦女用以傅面的化妝品",其黃色變體即"鉛黃"。《天工開物》記載鉛經焙燒可制黃丹(Pb₃O₄),屬人工合成顔料 。
黃色礦物顔料
廣義指含鉛的黃色無機化合物,主要包含:
Lead Yellow
英語中泛指以鉛為基質的黃色顔料,涵蓋曆史不同時期使用的含鉛化合物,如:
化學特性
鉛黃類顔料化學通式為:
$$ text{PbO, } ce{PbCrO4} text{ 或 } ce{Pb2Sb2O7} $$
其顯色源于鉛化合物晶體結構對光的選擇性吸收。
敦煌壁畫、歐洲中世紀手稿均使用鉛黃(如 massicot)作為黃色着色劑。但因含鉛毒性,20世紀後逐漸被镉黃等替代 。
一氧化鉛(PbO)是制造鉛玻璃、橡膠硫化促進劑的原料,《化學化工術語》明确标注其"鉛黃"别稱 。
釋"鉛黃"為:"鉛粉和雌黃。古代用以點校書籍或繪畫。"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
宋應星記載鉛化合物制法:"凡鉛…火焙鉛成黃丹。" 中華書局點校本。
Nicholas Eastaugh et al., Elsevier (2008) 詳述鉛黃顔料的光學特性與曆史應用 [鍊接:doi.org/10.4324/9780080943595] 。
Massicot礦物數據庫 [鍊接:mindat.org/min-2602.html] 。
安全提示:鉛化合物具有神經毒性,現代顔料生産已嚴格限制其使用。
“鉛黃”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指鉛粉和雌黃的混合物,是古代婦女常用的化妝用品,用于修飾面容。例如宋代周邦彥詞中“洗盡鉛黃”即形容女子卸妝後的素顔狀态。
因古人常用鉛粉(修改黑字)和雌黃(覆蓋黃紙錯字)塗改文字,故以“鉛黃”代指文字校勘工作。如唐代陶翰詩句“何必守章句,終年事鉛黃”即此意。
化學成分為氧化鉛(PbO),俗稱鉛黃。自然狀态下呈鱗片狀或塊狀,多見于硫化物礦床氧化帶,人工制品可用于制作黃色顔料、釉料等。
在成語中引申為暗淡無光的黃色,形容事物失去光彩的狀态。例如“鉛黃天色”可指陰沉的黃昏天色。
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礦物學及文學用法,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