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強奪他人地産者英文解釋翻譯、強奪他人地産者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disseisor

分詞翻譯:

強奪的英語翻譯:

spoliate; take by storm; ravish; dacoity; force; heist; hustle; rend
【經】 extortion

他人的英語翻譯:

other

地産的英語翻譯:

land; landed property; real estate; tenement
【經】 landed estate; landed property; tenement

者的英語翻譯:

person; this

專業解析

"強奪他人地産者"是漢語法律術語中描述非法侵占他人不動産的特定概念,其核心特征包含三個法律要件:

  1. 主觀惡意性:行為人明知地産權屬明确歸屬于他人,仍實施占有行為。美國法律研究院《財産法重述》指出,此類行為需符合"故意且持續性侵占"标準(American Law Institute, Restatement of the Law, Property § 8.2)。
  2. 客觀侵占性:通過暴力、威脅或欺詐手段實際控制标的物。英國土地登記局《土地侵占防治指南》界定,包含改變土地物理狀态或阻止權利人使用達12個月即構成侵占(HM Land Registry, 2023)。
  3. 權屬明确性:被侵占地産需具有合法登記産權。中國《民法典》第236條明确規定,不動産權利人可依法請求排除妨害(全國人大, 2020)。

英語法律體系中對應概念為"adverse possessor",但其内涵存在差異。布萊克法律詞典定義為"通過公開、持續占有主張所有權的主體",強調法定時效制度(Black's Law Dictionary, 11th ed.)。聯合國人居署特别報告員指出,全球每年約200萬起土地強占案件涉及制度性侵權(UN-Habitat, 2022 Global Land Governance Report)。

網絡擴展解釋

“強奪他人地産者”指通過暴力、威脅或其他非法手段強行占有他人土地或房産的個人或組織。這一行為涉及多部法律,需根據具體情況判定罪名及後果,具體法律認定和處罰如下:


一、法律定義與核心特征

  1. “強奪”的界定
    指以暴力、脅迫或其他強制手段,違背他人意願非法占有財産的行為。核心特征包括:主觀故意性(明知是他人物權仍占有)、手段非法性(暴力、欺騙等)、結果侵害性(導緻他人財産權益受損)。

  2. “地産”的範圍
    包括土地(如耕地、宅基地)和房産(住宅、商鋪等),可能涉及《刑法》《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多部法律。


二、刑事罪名與處罰

根據強奪對象和行為性質,可能構成以下罪名:

  1. 非法占用農用地罪(針對土地)

    • 認定條件:強占農用地(耕地、林地等)且造成土地嚴重毀壞,如硬化、污染等。
    • 處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罰金(《刑法》第342條)。
  2. 非法侵入住宅罪(針對房産)

    • 認定條件:強行占據他人住宅且拒不退出。
    • 處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司法人員犯罪的從重處罰(《刑法》第245條)。
  3. 搶奪罪/侵占罪(針對物權)

    • 若以暴力公開奪取房産,可能構成搶奪罪(《刑法》第267條);若長期占有拒不歸還,可能構成侵占罪(《刑法》第270條)。

三、民事責任與行政處理

  1. 民事賠償
    被侵害方可起訴要求返還財産、賠償損失(《民法典》第235、238條)。

  2. 行政措施

    • 土地強占:政府可責令退還土地、拆除違建、罰款(《土地管理法》第77條)。
    • 房産強占:公安機關可強制清退侵權人。

四、維權建議

  1. 保留證據:記錄侵權行為(照片、視頻、證人證言)。
  2. 法律途徑:向公安機關報案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3. 協商優先:若矛盾不深,可通過調解解決(如村委會、居委會介入)。

強奪他人地産屬于嚴重違法行為,可能同時面臨刑事處罰和民事賠償。處理時需結合具體案情,綜合運用刑事報案、民事訴訟等手段維護權益。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