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劫犯英文解釋翻譯、搶劫犯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bandits
例句:
- 警方抓獲搶劫犯當中的一名,而他供出了另外三人。
The police caught one of the robbers, and he blew the whistle on three more.
- 他一拳把那搶劫犯打得四腳朝天。
His fist sent the robber sprawling on the ground.
- 搶劫犯逃到國外去了。
The robbers have flown (the country).
分詞翻譯:
搶的英語翻譯:
glom; grab; loot; rob; snatch; wrench
劫的英語翻譯:
disaster; plunder; rob
犯的英語翻譯:
infract; violate; criminal; sin
【法】 commit; perpetrate
專業解析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搶劫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奪取公私財物的犯罪分子。其核心含義及權威解析如下:
一、術語定義
-
中文釋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搶劫犯是實施“搶劫罪”的行為主體,需同時具備暴力/脅迫手段 與強行奪取財物 的雙重行為特征。其暴力程度需達到足以壓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區别于盜竊罪的秘密竊取。
-
英文對應詞
權威法律詞典《Black's Law Dictionary》将搶劫犯定義為“Robber”,特指通過暴力或威脅(violence or intimidation)當場劫取他人動産(personal property)的犯罪者,強調“face-to-face confrontation”(當面沖突)這一要件。
二、法律要件分析
- 客觀行為:必須實施雙重危害行為——既侵犯財産權(奪取財物),又侵犯人身權(暴力/脅迫)。例如持刀威脅、捆綁被害人等行為均屬典型手段。
- 主觀故意:需存在直接故意(direct intent) 且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排除為追讨債務而強取財物的情形。
- 量刑基準:依據中國刑法,基準刑為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存在入戶搶劫、搶劫金融機構等加重情節,可判處十年以上至死刑。
三、與近似罪名區分
罪名 |
關鍵區别點 |
英文術語 |
搶劫犯 |
暴力脅迫+當場劫取財物 |
Robber |
盜竊犯 |
秘密竊取財物 |
Thief/Burglar |
搶奪犯 |
公然奪取但未使用人身暴力 |
Snatcher |
注:英美法系中“Burglary”(入室盜竊)強調非法侵入居所,與搶劫的暴力屬性存在本質差異。
四、權威參考來源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釋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編)
- Black's Law Dictionary (11th ed., Thomson Reuters)
- 《元照英美法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注:因知識庫檢索功能限制,實際引用文獻需以現行有效法律文本及權威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搶劫犯”是法律術語,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犯罪分子。其核心特征包含三個層面:
-
行為要件
- 必須實施暴力(如毆打、捆綁)、脅迫(如威脅傷害)或其他使被害人不能反抗的手段(如麻醉)
- 需當場奪取財物,區别于盜竊的隱秘性和敲詐勒索的事後性
-
量刑标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3條,基準刑為3-10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加重情節包括:
- 入戶搶劫
-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
- 搶劫金融機構
- 多次搶劫或數額巨大
- 搶劫緻人重傷/死亡
- 冒充軍警搶劫
- 持槍搶劫
- 搶劫軍用/搶險物資
符合上述情形可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
-
司法認定
- 與搶奪罪的區别在于是否使用暴力脅迫手段
- 轉化型搶劫:犯盜竊、詐騙、搶奪罪後,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按搶劫罪論處
- 搶劫欠條、賭資等特殊財物仍可能構成本罪
該罪名保護雙重客體——既侵犯財産權也危害人身安全,因此量刑力度顯著高于普通財産犯罪。司法實踐中,對未成年人實施搶劫、搶劫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均屬從重處罰情節。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