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general store
commonly; currently; ordinarily; commonness
【計】 normal
shop; store
【經】 business firm; commercial concern; commercial firm; establishment
house; house of trade; shop
“普通商店”在漢英詞典中的定義為:以零售商品為主、面向日常消費的小型商業實體,英文譯為“general store”或“conventional shop”,其核心特征為商品種類基礎化且服務範圍限于社區。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普通”指“平常的、一般的”,而“商店”指“在室内出售商品的場所”,兩者結合強調其非專業化、非連鎖化的經營模式。
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漢英雙解詞典》進一步指出,這類商店在英語語境中常與“corner shop”(社區街角店)形成語義關聯,主要提供食品、日用品等高頻剛需商品。從商業形态分析,其區别于超市(商品标準化程度高)和專賣店(商品垂直化程度高)的關鍵在于三點:經營面積通常在50-200平方米、SKU數量控制在3000個以内、服務半徑不超過1.5公裡。
語言學權威期刊《語言研究》曾通過語料庫分析證實,該詞彙在跨文化交際中存在認知差異——中文強調“基礎服務功能”,而英文更側重“傳統經營特色”,這種差異在商務翻譯中需特别注意語境適配。
“普通商店”一般指以零售商品為主要經營形式的基礎性商業場所。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特征 普通商店的核心定義是提供商品銷售的實體經營場所,其特點包括:
二、曆史發展脈絡 •起源:現代商店概念在二戰後由歐美國家率先發展,特别是自選購物模式(self-service)的普及推動了商店形态革新。 •本土化演變:漢語中的"商店"最早見于19世紀文獻(如張德彜《航海述奇》),初期多指傳統鋪戶,後逐漸融入西方零售理念。
三、運營模式解析
四、與其他商業形态的區别 | 對比項| 普通商店| 大型超市| 電子商務| |-------------|---------------|---------------|---------------| | 經營面積| 通常小于200㎡ | 多超過2000㎡ | 無實體空間要求 | | 商品種類| 500-3000種 | 超萬種| 理論上無限擴展 | | 服務時間| 12-16小時| 12-24小時 | 24小時線上 | | 典型代表| 社區便利店| 沃爾瑪、家樂福 | 淘寶、京東店鋪 |
(數據綜合自)
需要說明的是,隨着商業形态發展,"商店"概念已延伸至網絡空間(如電商店鋪),但傳統認知仍以實體店鋪為主。建議對零售業态演變感興趣者,可進一步查閱《零售管理》類專著獲取系統知識。
【别人正在浏覽】